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0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114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17篇
人才学   18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518篇
理论方法论   83篇
综合类   814篇
社会学   74篇
统计学   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正3月3日是第17次全国"爱耳日",为唤起全社会对儿童听力障碍早期诊治的重视,世界卫生组织特地将今年爱耳日的主题确定为"关注儿童听力健康"。相同的起点,却将面临不同的人生一对江西夫妇在2003年生了一个先天耳聋的女儿,当地医院当时未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直至4岁  相似文献   
32.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已经取得了较大发展,但在效率与规划程度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基于此,简要探讨公益性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普遍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其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33.
《莺莺传》中崔张分离的根本原因,在于张生惯于恣情行乐的人生态度,及其男性占有欲望满足后不会负责的轻薄无行。而元稹作为张生的原型,这种人格特征的形成与其早年的生活经历和身处中唐进士文化转型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元稹之所以并不讳言这段艳情,且对自己始乱终弃的凉薄行径振振有辞,亦是中唐新兴进士群体品行无根柢的真实体现。  相似文献   
34.
.普遍管辖权原为在刑法领域惩治某些严重侵害人权的国际犯罪的手段。近年来,随着人权普遍保护理念的深入人心,以美国为主要代表的部分国家和国际社会中出现了建立普遍民事管辖权制度的思潮,并且通过立法和部分判例产生了一定影响。但综合来看,普遍民事管辖权为世界各国充分接受的时机仍不成熟。目前,吸收普遍民事管辖权的合理价值并对现有制度进行完善仍然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35.
休谟从经验主义的怀疑立场,把因果性、一般性、必然性理论放在特殊的因果性的必然性问题中考察,认为因果关系的必然性只是心灵的习惯性联想。康德从理性的角度考察因果必然性问题,把这个问题转换为因果必然性是否可以被理性先天思维的问题。通过考察当代康德研究者对这个问题的解读,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康德虽然没有解决"休谟问题",但是他出于批判哲学的立场转换了这个问题的视角,给予了它更深入的解释。  相似文献   
36.
《共产党宣言》是一部划时代的经典著作,也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著作,它是科学的方法论,而不是教条。《共产党宣言》当中科学阐述了在世界历史当中,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的科学预见性,其蕴含的丰富内涵和价值依然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索。笔者将从理论的层面和现实的层面来阐述关于《共产党宣言》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37.
从东西方不同的文化传统出发,关于人的尊严的认识呈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东西方的文化传统对人的尊严的理解和认识虽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立场并不是根本对立的,都包含人文主义的预设,都是以传统等级制度为社会基础的。现代意义上的人的尊严观念既包含传统价值基础,又以现代理性作为认识基础,它是科技进步、经济独立、公民权利确立、人权运动勃兴等现代文明发展的产物,更是民主法制不断完善健全的结果。而"反思现代性"意义上的人的尊严观念对人的尊严现代观念的"普世主义情结"提出了重大挑战,对人的尊严现代观念的理性基础提出了根本性的质疑,对人的尊严现代观念的价值基础和文化根基进行了全面反思。  相似文献   
38.
让法律权利趋向道德权利的正当性,并以此明确权利的道德性,是建构具有普遍伦理本质的权利体系的基础环节.道德权利没有使人走向道德善的功能,却是禁止道德恶产生的工具,因为它是人们追求利益的自由,是社会平等的前提和公权力的界限.道德权利与法律权利是异质性的存在,两者应当保持界限.道德权利对法律权利的价值范导以及它与法律权利的互释及其相对界划,使其发挥着为具有伦理普遍性的权利体系奠基的功能.在当今中国,道德权利的现实语境应为平等保护弱势群体的私权,此之为一种公共秩序意义上的正当,即一种人权.  相似文献   
39.
40.
主持人语     
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上半期完成以"家庭承包制"为名、以政府"退出"不经济的农业领域为实的改革之后,包括农村金融体系在内的一系列涉农部门改革,就都有了一个绕不开的纠结——不得不自主地消化政府"退出"、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