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4篇
社会学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杨栋 《现代交际》2010,(11):99-99,98
曾纪泽是洋务时期中国外交上的著名人物,他作为中国驻外使节常驻欧洲,对世界局势多有了解。在中法关于越南问题的交涉中,他积极奔走,利用自身能力和掌握的外界因素为国家谋求最大利益,虽然最终失败,但也给中国近代外交添上了重重一笔。  相似文献   
12.
1880—1881年中俄伊犁交涉是曾纪泽外交事业的巅峰,其使俄前对遣使改约由畏懦缓议到坚定对俄开展交涉的心理变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一,曾氏对俄之阴险及崇约丧权之严重性有了基本认识;其二,相较于崇厚交涉前后总署给予的宽泛告诫,曾氏使俄前收悉了总署对于谈判的具体谋划方案;其三,清廷“宽减”崇厚擅权之罪,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中俄间紧张关系,也缓解了曾氏与俄交涉的畏惧心理。在曾氏心理转化的同时,中俄伊犁交涉举措逐渐成型:确立“重界轻商”谈判方略;对总署关于使俄人事及出使职衔安排做出理性回应;力主和谈的同时积极备战。曾氏使俄前心理演变及中俄交涉举措的确立为中俄谈判打下了坚实基础,其中的经验教训对当代中国外交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晚清驻英公使曾纪泽翻译的一首英文诗《咏技艺》,刊载于1887年1月出版的《英国皇家亚洲学会会刊》,是清代外国诗翻译的一份别具价值的史料。曾纪泽翻译此诗,缘于他对英诗的长期爱好,又与他和作者傅澧兰(Freeland)的个人交往密切相关。比较而言,在近代较早出现的译诗中,《咏技艺》的水平是最佳的,其尝试本身,在中国诗歌翻译史上,值得纪念。除翻译本身可圈可点,《咏技艺》还有几个明确的优点:(1)时代较早;(2)由一个懂英语的中国人独立完成,是符合现代意义的真正的翻译;(3)诗歌翻译的自觉。《咏技艺》的翻译,证明丁韪良所说曾纪泽英文水平差、“读、写一直都有困难”的评论是无根的。  相似文献   
14.
鄢洪峰 《社科纵横》2010,25(8):118-120
曾纪泽作为晚清驻英法俄三国公使,在中国近代外交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在中法越南争端问题交涉期间,他审时度势,采取了备战促和的谈判策略,努力去维护国家利益。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软弱,最终中法交涉以中国妥协退让而告终。通过对比李鸿章与曾纪泽的不同外交策略,可以找到晚清政府此次交涉失败的根源。同时,中法越南争端也反映了此一时期中外关系的发展脉络和晚清政府的外交态势,为清政府更好地开展外交活动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5.
《几何原本》同治四年刻本前署名曾国藩的序文作者当为张文虎.曾国藩让儿子曾纪泽代笔,但曾纪泽私下又请张文虎捉刀.经曾国藩批改的序文发回曾纪泽之后,在曾纪泽身后被编入《曾惠敏公文集》,而珍视自己文字的张文虎也把此序编入其《舒艺室杂著》.同治四年刊刻的《几何原本》十五卷本,不仅使《几何原本》第一次有了完整的汉译本,而且将晚明与晚清间隔200余年的两次西学东渐浪潮奇妙地绾结在一起,在中西学术文化交流史上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后人也可从中略窥近代士人精英在时势大潮席卷之下为了经邦济世对西学所持的开放态度.  相似文献   
16.
晚清"睡狮"形象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世纪初,"睡狮"、"醒狮"成为中国士人普遍接受的一个象征性说法.最近几年来,随着中国在政治、经济上的崛起,"睡狮/醒狮"形象作为洗雪近百年屈辱的民族主义情绪符号,再次引起人们热议.不过,清末"睡狮"说的起源还有待进一步探讨.笔者在涉猎了众多资料后,发现"睡狮"形象最早是在戊戌时期由梁启超创造出来的.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梁提出的"睡狮"实际上是指弗兰肯斯坦之怪物.梁之所以作这样的解释,是因为他受天津<国闻报>的一篇文章(和严复按语)的启发而把弗兰肯斯坦误解为状如狮子的人造机巧怪物."睡狮"说的发生过程可能是:梁启超在戊戌变法时期,对其间接得到的有关吴士礼(Wolse-ley)、弗兰肯斯坦之怪物的知识,发挥想象力与其读过的曾纪泽的<中国先睡后醒论>结合起来,于1898-1899年创造出来的.与我们现在的常识不同,在那之前外国没有称中国为"睡狮"的例子.应该说,清末"睡狮"形象急速而广泛的传播是基于梁启超创造、发明的"睡狮"而出现的文化现象.中国="睡狮"(Sleeping Lion)这个表述,首先是在清末中国人之间迅速流行,然后才流传到包括日本在内的外国舆论界的.  相似文献   
17.
曾纪泽(1839—1890),字劫刚,曾国藩长子,同治三年由二品荫生补户部员外郎。光绪四年出任中国驻英、法大臣,后又充使俄大臣,至俄与沙俄谈判,改订崇厚已订之约,收回新疆伊犁和特克萨河地区。光绪13年卸任回国。回国后,任兵部左侍郎,卒于任,谥惠敏。  相似文献   
18.
曾纪泽是中国近代史上成功办外交的第一人,他采用的外交原则与策略既是其外交思想的重要表现,又是他在外交实践中有所成就的重要原因。其外交原则与策略主要表现为实力原则,慎待以夷制夷,力主均势外交。  相似文献   
19.
自鸦片战争始,资本主义列强以炮舰轰开中国的大门,近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蒙上了屈辱的阴霾,接踵而来的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主权沦丧,“弱国无外交”成为晚清政府对外交往的理论定势。然而,在清政府的外交官吏中,曾纪泽以自身的人格信念,胆魄识见、气度才华,与列强折冲樽俎,力挽危难情势,或护持疆土尺寸必争;或坚守主权刚硬不让,显示出一个中国外交官员深厚的爱国情感和独特的文化人格,被西方学者誉为“中国近代派遣到国外的最成功的一个外交家。”①一曾纪泽自1878年出任使英、法大臣,后又兼使俄大臣,到1885年卸任,前后共计八年。这在他五十…  相似文献   
20.
曾纪泽是晚清杰出的外交人才和务实的政治家,他提出的研究夷情,探讨对策,学习西方先进技术,酌情度势地处理中国与西方的关系等观点在晚清洋务派中具有代表性.曾纪泽在外交实践中不惜个人性命和声名荣辱,捍卫国家和民族利益,体现了他的爱国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