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5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司长河 《老友》2008,(9):54-54
健康自我管理的内容,主要方面就是:有病早治,无病早防。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已为许多疾病的预防提供了有利条件。当然,健康自我管理并不排除医生的指导和必要的药物治疗,而是更需要在医生的精心指导下进行定期的身体检查和药物的正确使用。健康自我管理还应在情绪、情感等方面  相似文献   
52.
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新型投融资方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采用BOT等新型投融资方式对弥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传统财政投资规模的不足、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培养新型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等具有积极的意义,深入分析了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采用新型投融资方式具备的有利条件,同时也探讨了可能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53.
分析了四川省丘陵地区乡镇企业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 ,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 ,对管理部门制订四川省丘区乡镇企业发展规划和乡镇企业本身认清形势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4.
《决策导刊》2001,(1):6-6
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王忠禹最近向西部各地提出,一定要增强自觉性和紧迫感,把人口问题摆到西部大开发的关键位置,纳入总体规划,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控制人口的关系,坚持发展经济和控制人口两手抓,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为全国稳定低生育水平做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55.
休闲农业是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本文从分析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入手,论述其现实意义,提出了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6.
江西发展农业生态经济的有利条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生态农业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立足江西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 ,分析了江西省发展生态农业的有利条件 ,提出了打好“生态”牌、促进江西生态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是党的十六大制定的今后二十年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通过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由来、内涵、标准及其有利条件的分析 ,可以肯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宏伟的 ,经过努力是能够实现的  相似文献   
58.
桑植是贺龙元帅的故乡。这里,既有迷人的山水风光,又有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既有各民族长期积淀的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又有革命年代谱写的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众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西部开发的历史机遇,为桑植把旅游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做活、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带动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  桑植丰富的旅游资源包含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革命纪念地三个主题,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和可塑性。从自然风光来看,有被誉为亚洲第一洞的九天洞、八大公山国家级原始森林…  相似文献   
59.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国家最高层次的规划,对之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不仅非常必要,而且意义重大.我国目前已初步具备开展国民经济规划环评的法律、政策、技术等方面的条件,应适时开展这类环境影响评价.国民经济规划环评可分为预先评价、整体评价、评价审查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评价重点,分别由不同主体组织实施.我国应修改<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等,为国民经济规划环评提供更有力的法律保障.同时,应考虑国民经济规划环评与其他类型的规划环评之间的衔接与协调,避免对同一对象重复评价、冲突评价.  相似文献   
60.
崔宇暄 《南方论刊》2023,(4):17-19+51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纲挈领地指出,必须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中华文明延续的历史文脉和价值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蕴含的独立精神和创新伟力,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创造的伟大成就和复兴大势,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有利条件。新时代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面临着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弱化的风险、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不足的困境、西方文化霸权的冲击等方面的时代挑战。我们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旗帜鲜明地开展反文化霸权斗争。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唯有不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方能以中华文化之兴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