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02篇
劳动科学   15篇
民族学   19篇
人才学   26篇
人口学   24篇
丛书文集   148篇
理论方法论   28篇
综合类   381篇
社会学   91篇
统计学   6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促进城镇贫困人口就业既是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基本要求,也是激活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质性材料的白描发现,城镇贫困人口的就业障碍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劳动力市场分割、社会排斥以及家庭照顾影响下的机会障碍;二是低受教育水平、差健康状况以及缺乏就业经验影响下的能力障碍;三是福利利益驱动与心理认知局限影响下的意愿障碍。本文建议,政策应对要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细化措施并嵌入相应的障碍解决机制,实现靶向干预。  相似文献   
892.
丁纪 《天府新论》2014,(4):35-42
时之有端始,乃自人文意义以言之。时之端始一立,时间本身,以及一切具有时间性因素的事物,都自此开辟出来。孔子"行夏之时"之教,以其最为具体落实和政治化的形式,体现此肇端发始之意义。如"行夏之时"之为教,乃是一种"修道之谓教";而凡儒家"修道之谓教"者,皆自"无非教也"之中转化出来。所以儒家之人文教,不是离自然、黜自然的,而是一自然的。自"无非教也"向"修道之谓教"转化,其法则是仰观俯察。此修道立教之法,对于克服人文教之弊,亦具有根本性之价值。  相似文献   
893.
古小说中有一些"因发墓而致死者复生"的叙事。按照发墓缘由可将其分为三类:恶意盗墓复生型、因情发墓复生型及其它发墓复生型。这些作品中,"发墓"作为死者复生的外在条件,不仅起到续接故事情节、凸显人物形象、拓展题材领域等功能,还具有增加小说神秘感和奇异感的美学意义。复生的内在条件一般是出于"命未合死"的宿命论。  相似文献   
894.
利用手持实验技术中的pH传感器和力传感器,分别以溶液pH值、浸泡时间、溶液温度为变量探究影响头发发质的因素;运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最终得出溶液pH值对头发所承受的拉力值的影响最大,浸泡时间长短次之,温度因素影响最小的结论。建议尽量减少染发、烫发的次数以更好地保护秀发;同时为引导初中学生广泛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提供较为先进、快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895.
现象学美学构成识度下的“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天道 《天府新论》2009,(6):134-138
禅宗美学的基本美学精神突出地体现在构成识度上。“禅”的内涵就涉及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禅为缘发构成境域。禅境,不是现成的,而是构成的,是一种随缘任运、自然适意、一切皆真、宁静淡远而又生机勃勃的自由构成境域,一种更高的人生境域;二是“心”(禅)既是本源境域,又是更高人生境域与审美境域。禅宗视禅为众生的“本来面目”(生命本色),而且总是借助艺术的观点来美化人生,力图塑造完美的心灵,把肯定人生、把握人生、塑造一种理想人格,以构成更高人生境域与审美境域作为自己的终极境域,把构建健全的人生(力图在禅境中完成真善美相统一的人格)、光明的人生(自由任运的理想人格)作为自己的最高宗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