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63篇
  免费   379篇
  国内免费   98篇
管理学   1186篇
劳动科学   46篇
民族学   377篇
人才学   200篇
人口学   110篇
丛书文集   3460篇
理论方法论   480篇
综合类   8711篇
社会学   668篇
统计学   402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94篇
  2022年   175篇
  2021年   249篇
  2020年   247篇
  2019年   267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243篇
  2016年   345篇
  2015年   489篇
  2014年   784篇
  2013年   708篇
  2012年   836篇
  2011年   900篇
  2010年   930篇
  2009年   924篇
  2008年   1461篇
  2007年   1108篇
  2006年   852篇
  2005年   807篇
  2004年   756篇
  2003年   718篇
  2002年   640篇
  2001年   493篇
  2000年   419篇
  1999年   269篇
  1998年   171篇
  1997年   122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01.
102.
近代华侨的爱国主义随着时代潮流的演变而不断升华。由亲宗族爱故乡向民族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不停顿地发展是其鲜明的历史特征。与祖国人民的爱国救亡斗争始终紧密相连,相互支持,内外团结战斗是其最基本的共同特征。弘扬中华文化,吸取当地民族的优秀成果,推动人类进步事业的前进是其独特的特征。当代海外华侨华人社会呈现了一些新特点,但海外华侨华人仍然保持着中华民族的传统和爱国精神。  相似文献   
103.
陕西发现的汉代“裸体俑”有男有女,并且明显地表现出男女性器官的细部,这种现象不但引人注目,而且也常常使人发生疑问。文章对陕西出土的汉代“裸体俑”情况进行了综述,而且对它的性质和作用、价值与艺术的特征也进行了初步探讨。既有趣味性,也有一定的学术性。  相似文献   
104.
105.
语篇分析与机器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译系统应该建立在具有语篇分析的大型语料库基础之上,语篇语料库内的原语和目的语文本不是单向、而应是双向或多向流动的网络系统。文本的译文也应该有历时和共时的区别,因为互文性已是翻译的某种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06.
《尘埃落定》是当代优秀的长篇小说。作者阿来对主人公的自我意识的艺术描写已具有鲜明的复调色彩 ,而在人物设置上“同貌人”的出现、结构布局上惊险情节及众多脱冕型结构的运用更使小说呈现出强烈的狂欢化文学的特征。这一特征正是作者藏汉混血的艺术思维及对嘉绒藏区独特历史文化形貌的考察相结合而产生的 ,也是作者借“傻子”这一艺术形象传达个体生命浮沉及社会历史变革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7.
论民国时期苏南思想观念嬗变的特征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上海思想观念嬗变的辐射 ,民国时期苏南地区的思想观念也悄悄发生了嬗变。在以往探讨其外在表现文化观、日常生活、社会思潮、精神风貌嬗变的基础上 ,本文探讨了其嬗变的特征 ,把其特征归纳为以追求真善美为内容的开放性 ;以开放与媚外同在、文明与落后并存、率先与滞后相伴为表现的杂糅性 ;以及无论是区域还是阶层上的差异性。民国时期苏南地区这一思想观念的嬗变 ,尽管良莠并存 ,但思想观念中提倡西学的文化观有利于区域民主政治的确立 ,日常生活行为的趋时化刺激了苏南地区区域经济的发展 ,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为区域的发展注入了发展的内在推动力。对该课题的研究 ,有利于我们对思想观念的变迁作历史的沉思 ,如何把握思想观念变迁的“度”与“限”是关心民族振兴、国家兴亡者所需思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8.
20世纪中国文学的非现代性特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历史事实。文学运动规律的混乱无序性以及文学独立品格的人为淡化,使其完全背离了它所刻意追求的西方现代文学模式。不同时期所宣扬的西方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体系,都明显流露出儒家入世哲学的浓重色彩。一部中国现代文学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中国文学传统的一种现代汉语包装形式,它无法根绝自己独特的历史遗传性,同时也难以融入西方现代文学的话语系统。所以,中国现代作家那苍凉而悲壮的启蒙呐喊,集中体现着他们对于“现代性”的困惑与焦虑。  相似文献   
109.
洪亮 《人才瞭望》2006,(7):42-43
胜任素质是能区分在特定的工作职位和组织环境中工作绩效的各种个人特征的集合(包括技能、知识、社会角色与自我形象等)。如图1所示.一个人的胜任素质是分层、分级的:从最表层的浮于冰山之上的知识与技能,到最底层难以用一般方法测得的内驱力及社会动机,越靠近冰山的底部,对其潜在的业绩产生的影响就越大,也就越难以后天习得和提高。  相似文献   
110.
李泽厚的美学历程是一个“人”的历程,是对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不同时代进行展现和思考“人”的历程。五六十年代,“人”是社会的人和实践的“人”;70年代中期和80年代初,“人”是实践的“人”和主体的“人”;80年代中期以后,是从“新感性”的“人”到“情感本体”的“人”。李泽厚以自己的理论个性,回答时代的基本问题,从而形成了他独特的美学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