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81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159篇
社会学   14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01.
张茁 《船山学刊》2007,(2):106-108
儒学是以“仁”为核心形成的一套兼具认知、实践和信仰的伦理教化体系,然而论其肇始却是对于世界和人生处境的一种饱含真象的理解和把握,是经由人生具体情境的感发、体悟后的人格自觉。它与海德格尔的生存论存在论强调此在“在世界之中存在”的先天建构,“畏”的现身处境的崭露,以及“良知”向最本己的能在唤起此在,“决心”展开为本真的多种筹划可以说是不谋而合。孔子仁学既坚持构成态的“生存论”立场,同时又兼具独特的审美气韵。  相似文献   
102.
屈原是自然之子。屈原赋保留着人与自然最纯真的审美关系,在屈原与自然的交感会通中,自然的“大美”为其带来的是生命的陶冶和人格的塑造,蕴含丰厚的生态审美意蕴,主要表现为审美理想下的自然至美和生存理想中的本真生存,前者体现的是屈原对自然美的推崇以及渴望与自然合一的人格追求,后者体现的是屈原在生命存在根基和存在建构上的本真式追求。  相似文献   
103.
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认为,世界的空间须由此在的空间性来说明,而此在的空间性源出于此在的时间性。时间性被看作是本真操心的意义并为空间性奠基,似乎空间、空间性不如时间、时间性那么“源始”。但海德格尔却同时又向我们指出,说空间性基于时间性或时间性较空间性具有优先地位,仅在对此在时间性结构的准备性分析工作中暂先有意义,以后仍要将两者的关系明确“平等化”。在《存在与时间》之后,空间问题逐渐从侧重于对此在日常生存论层面的空间性研究过渡到对空间存在本身的研究,这种过渡自然使得空间与时间在作为领会存在意义的视域这一层面上“对等”起来, 在《时间与存在》中海德格尔甚至直接将这种视域称为“时间-空间”,认为只有在这种源始的时间-空间的敞开状态中,物与此在本身的存在、“本有”才能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104.
金庸武侠小说的魅力探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庸武侠小说影响的不断扩大使人们不得不思考它为什么具有如此大的艺术魅力。本文从小说表现出的武力歼敌的野性满足、情感宣泄的酣畅淋漓、一定程度的神话品性和小说由于具有强烈的奇幻色彩和明显的游戏品格对读者想像力的充分促发四个方面 ,论述了金庸武侠小说之所以对读者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主要是因为它使读者的生命本真状态的渴求得到了艺术地实现。  相似文献   
105.
海德格尔和老子的思想都包含着对人的生存的深切关怀,他们以其敏锐的目光审视着人类文明,深感文明背后潜伏着巨大的危机,以其不同的智慧寻找着一条道路,即如何摆脱危机,返回人的本真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06.
当代社会,随着社会生活的巨大变迁和哲学主题的时代转化,生存哲学日益彰显并成为当代哲学发展和研究的重要内容。回归生活世界,面向事情本身,成为人们对待生活与哲学的基本态度和行为,探索人们在新世纪的生存状态、生存智慧和生存质量成为哲学工作者的重大责任和使命。生存状态是哲学的原生态基础,而哲学是生存状态的心声和本质的体现。生存智慧是哲学生命力的源泉,哲学则是生存智慧的提炼和升华。生存质量是哲学的归宿,哲学是人们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7.
哲学史为真正的哲学家所创造.但以往的哲学史写作在某种程度上缺乏客观态度和严格的人物品评,存在哲学史人物与哲学人物混淆不清而降低入史门槛的现象.其要害不在于是否吝啬笔墨和美名,而在于世道人心之教化.如何写作哲学史暗示一个民族的学术品位、学术价值观、学术方法、学术评价规范等,构成一种学术理念宣言,深远地影响着学术走向和学术生态.本文以时间就是存在的变化这一立论为切入点,彻底取消一切无变化事物的历史属性,从而证明只有哲学创新事件才构造出哲学这一主观精神存在领域的时间,形成哲学史.因此,只有那些取得理论创新成果的人,才有资格进入哲学史而成为哲学史人物.在理论创新标准的严格界定条件下,某种哲学史可能会变得相对简约.  相似文献   
108.
解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内涵,必须首先弄清楚马克思主义者的内涵。而马克思主义者的内涵首先来自于马克思。理解和把握本真的马克思是解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内涵的逻辑基点。理解和把握本真的马克思必须走进马克思的精神世界、情感世界、生活世界和文本世界,从中概括凝练出马克思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本质内涵,并启迪我们更好地解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内涵,在青年中传播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09.
儒道美学重视人的生存问题,把人,即“此在”的“本真”生存作为最高的审美诉求与审美境域。在儒家美学看来,“仁”的构成境域就是人的一种“本真”生存态势或生命状态,也即“本真”审美域的达成态。可以说,正是从重视人生、珍惜生命、推崇“本真”生存出发,儒家美学强调作为个体的人的自身生命意识的培养。而“仁”审美域的达成流程其本身就是一种“本真”生存态的生动呈现。  相似文献   
110.
科学主义教学评估是现代性教学管理理念赋予人们寻求简单与效率的理性思维模式的具体表现,它以唯数字化与唯标准化取向抹杀了教学过程中的意义生成,使教学评估表现出一定的“无助性”。现代教学评估应该由“技术判断”走向生活“意义建构”,以人的生存意义、精神价值、品质养成、能力提升等超越性精神为旨趣,不断地引导和帮助师生实现自身生命意义的绵延与冲动,让师生自己的信仰、价值观得到主动建构,获得内在生成性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