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81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159篇
社会学   14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41.
革命作为用暴力改变社会结构的社会行为,既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同时也带有强烈的破坏性、残酷性.在民间社会中,革命不断被边缘化.对民众的革命启蒙始终具有蒙蔽性,民众参加革命的动机和目的含有朴素的意义,对革命的信仰表现出某种朦胧特征.在社会历史发展中,革命与改良是两种基本的道路,虽然不可否认革命的积极意义,但革命比起改良,对社会发展带来更多的破坏,改良的社会价值同样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42.
该文采用心理学分析方法阐释阿城《棋王》中的王一生形象,发掘王一生形象的心理学内涵:生命本能、归属与爱的需要,以及从他身上反映出来的集体无意识。并由此发现:以阿城为代表的文革后的作家逐渐与五四新文化运运取得联系,塑造出富有人文蕴含和真实个性的人物形象,充分肯定了个体价值,这能够给文学创作带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43.
杜牧的命运曲线与灵魂本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牧一生困踬不遇,怏怏不平,壮心不衰,济世情切。特别的英雄品格、独特的人生遭遇,使其理想之志总是与现实世界抵牾,他的心灵也一直在痛苦地痉挛着。本文力图沿着诗人的命运曲线,领略他的奋斗与追求、苦闷与彷徨,进而呈示特定年代中诗人的灵魂本真,对杜牧与牛李党争的关系及出刺黄州的原因提出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44.
在卡夫卡看来,表面真实的东西往往是最不可靠的,我们在物质世界中看到的所谓真实其实是虚假的。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和内心世界无处不在上演着一幕幕滑稽戏;人类存在的本真状态其实是荒诞而又永恒的,这是一种真实的存在;人的自救在于存在的过程中,“存在”是依托于“信仰”的本真生存。从本质上说,人类最终的得救,不在虚无缥缈的幻景天堂,而在于存在的每时每地。在卡夫卡的艺术世界中,永恒的主题是无助无奈与反抗、是伴随着不懈追求的无限悖谬和泛悲剧情形;卡夫卡的拯救之道表现为形而上属性:行动意味着失败与毁灭,生存的信仰是终极的拯救。  相似文献   
45.
在英美分析哲学的科学主义传统和欧洲大陆语言观的人文主义传统这两条现代语言论道路上 ,如果说海德格尔早期哲学更倾向于后者的话 ,那么后期的海德格尔思语言之本性已经摆脱了这种人类中心论语言观的陋见 ,他也并不是要像传统的形而上学为我们寻求某一种现成的他的语言观 ,而是真正的把我们带向那林中空地 ,倾听语言 ,应答语言 ,让语言成为存在之家 ,让存在存在着 ,让天地人神都归属于那宁静的排钟。  相似文献   
46.
在道、佛二氏看来,俗世生活的一切,仅属“方便施设”,不可以没有,又不可以过分执“真”。面对俗世生活的不“真”乃至“荒诞”,人应当有一种超越追求,拥有一份“真常心”(对本真与终极的关怀);但俗世生活的不“真”与“荒诞”,既然又体现为一种无法罢脱的“客观普遍必然性”,那么对周围世界种种“恶”的变化也应该是可以容涵,可以以“平常心”收摄之。心灵就在这平静、恬淡地对待“人间世”种种是非、善恶、得失、去住之间,由于无所排拒、无所牵系而获得自由。  相似文献   
47.
朱文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散文化”特征,《莉莉姨妈的细小南方》更是以对日常生活的关注和回忆性叙事成为江南女性的絮语。童家三代人中的童有源、童莉莉、“我”以不同的方式对抗着世俗的生活,童有源的率性、童莉莉的浪漫、“我”的天真,诠释着一家三代人在不同时期的不同风格。作品絮语的表象之下蕴涵着童莉莉们本于纯真性格的理想人生的执着追求,显示出江南性格的韧性。这既缘于作家真诚的写作态度,也是其对抗现代社会世俗化生活的策略。  相似文献   
48.
正我曾经在共青团安徽省委工作。王向阳同志当时是淮北师范大学的团委书记,由于工作的机缘,我们相识相熟。2012年12月,王向阳同志在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专著《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我认为这是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面进行的积极有益的探索。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关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问题的研究和探索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2007年5月,团中央启动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该工程的实施,推动了国内专家学者和青少年工作者对青年  相似文献   
49.
美国著名小说家索尔·贝娄的作品《赫索格》自出版发行以来受到评论界的极大关注,小说详尽地展示了主人公赫索格逃离“自由”,追求心理平衡,最终回归“本真”的心路历程。对于美国现代社会的“消极自由”与基于社会群体的自我“本真”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