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44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10篇
社会学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从《感讽五首》、《感讽六首》的文本分析出发,具体展现诗人李贺所面临的不愿接受却又不得不接受的现实秩序,以及他在这种秩序面前复杂的观望者心态。  相似文献   
82.
笔者采用平行研究的方法对在中英诗歌史上焕发异彩的两颗流星李贺和济慈进行比较研究,分析了李贺和济慈在经历与气质、美学观与风格及艺术技巧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83.
中唐诗人李贺以其天才的灵智和奇诡的才情对苦闷而压抑的人生进行了大胆的放逐。在严苛而困厄的现实面前,诗人用神奇瑰丽、异彩迸现的诗作对自己的精神做了无羁的放纵,在潦倒的生活和落魄的心情中追求着心灵的极大自由;在放纵与超脱之后,又感生命的短促、人生的无常和死亡的忧虑。这就构成了李贺不断在焦虑与放纵之间游走的独特的写作姿态。  相似文献   
84.
李贺诗歌中涉及声响表现的作品几占其诗作总量的一半,却一直未能引起研究者足够的重视。本文考察和探讨李贺笔下声响世界的表现面貌及其形成原因,主要从作为诗歌表现主题而集中出现的音乐描写和服务于诗歌表现主题的散见的声响摹写两方面进行分析,认为李贺诗歌中的声响世界一定程度上就是诗人内在心声的外化投影。  相似文献   
85.
李宗瀛是19世纪中叶广西著名的诗人,“杉湖十子”之一。其诗熔杜甫、李贺、李商隐等经典诗人风格于一炉,表现出奇、艳、豪、沉的风格特点,成为一千余年后,杜甫、李贺等诗人在广西的传人,具有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86.
追求享乐和功名,虽然可以增加生命的密度和亮度,但此二者毕竟会随着生命的消失而失去价值和意义。故唯有延长生命才是根本所在。李贺在其游仙诗中,借助于对神话的改造,建构了一个梦幻般充满诗意的天国世界,使生命克服了生的恐怖意识,超越苦难而获得快乐,超越死亡而获得长存,超越虚无而获得价值和意义,从而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肯定与赞美,以及对生命的渴望与理想。  相似文献   
87.
党黎 《中州学刊》2004,(4):127-128
关于李贺集的版本问题,古人做过不少研究,多散见于各书录题跋.李贺集的刊本主要有京本、蜀本、会稽姚氏本、宣城本、鲍本五种版本系统,这已经成为学界的共识.近代以来李贺集版本研究取得了一定成绩.其中,王国维对蒙古本的详细考证,是李贺集版本研究的一大贡献.但同时,研究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88.
李贺及其诗歌艺术的研究 ,在 2 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变化 ,但都存在着模式化的倾向 ,文学史的模式化既方便了李贺研究 ,又制约了李贺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89.
在宋代诗学批评中,“鬼诗”“鬼语”成为常用术语。诗歌内容摹写幽冥世界、诗风凄艳幽冷且空幻飘逸、情感基调以悲为美是宋代文人对“鬼诗”基本内涵的确认。以“鬼”论诗强调诗境的清迈出尘、诗人的妙手灵心,多为正面评价。以“鬼”论诗的流行受宋代谈鬼的社会风尚及传统诗学神秘化思维的影响较大,也与宋人对李贺的阐释和接受有关。  相似文献   
90.
用现代修辞学的视角来欣赏古代诗歌,是不同于纯文学的,当然更不等同于纯语言的分析。李贺是个不同一般的诗人,他非常态的心理为他的诗歌带来了一种特殊的气质,所以,通感、移就等变异语言成了李贺的诗歌语言,同时,也成了我们进入“诗鬼”世界的路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