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4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62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9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141篇
理论方法论   36篇
综合类   363篇
社会学   70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我看十年     
村里变样了江苏东台市甘港村党委书记刘怀仁说:"我今年56岁,是土生土长的甘港村人,当了20年的村书记。甘港村地处里下河地区,地势低、水网密,过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农民田里长的东西卖不出去,外面的东西也很难进来,每年汛期农田变沼泽造成大面积减产。近10年来,国土资源部门先后在甘港村实施了4次土地复垦  相似文献   
12.
浙东海运村存在一种民间金融互助组织——阄会,根据多次的访谈,了解阄会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发现阄会越来越少,在此基础上剖析阄会减少的原因,对认识村庄互助、村庄社会关联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安可 《中国扶贫》2016,(22):59-62
井背塘,只有一户人家的村庄 1966年,殷玉珍出生在陕西省靖边县东坑乡一个农民家庭.东坑地处沙漠边缘,十年九旱,是一个出了名的穷乡.殷玉珍家六口人,就靠父亲一个人挣工分养家糊口.因为穷,殷玉珍没有上过学. 女孩子逃出"苦海"的唯一途径就是嫁人,但殷玉珍却被迫嫁给了父亲的救命恩人的儿子——一个生活在沙窝子里的陌生男人.  相似文献   
14.
乡镇村庄后备干部培养在新时期促进农村建设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新形势下乡镇村庄地区应当对后.干部培养工作给予充分重视,通过改革后备干部选拔来源、加强继续教育、完善考评与激励机制等举措的实施,推动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5.
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为契机,中国农民养老保障的支持将日益多元化。以嵌入性理论视角来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正式的养老模式以普遍化为目标,但养老的风险不是稳定地、同质性地分布于农民群体中的,受制于这种村庄的异质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各地区的境遇各异。  相似文献   
16.
郑潇 《女性天地》2012,(4):47-48
亲爱的夏洛蒂:你好!虽然离你所在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一个多世纪,但就你和你作品带给后世的影响而言,时间并不是问题,你是你那个时代和文化的产物,然而你却以一种神奇的方式知道该如何超越你的时代和文化。因而在若千年后,我开始动笔,给你写一封信。因为女人和女人之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选取天津市蓟县三个典型村庄进行实证分析,确定适合各村庄的农村宅基地整治模式。研究发与:建立基于村庄规划的农村宅基地整治模式的测算方法,其测算结果能够较好的反映地区实际,为天津市各地区开展宅基地整治模式提供参考,为国土资源部制定、创新村庄宅基地整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要义。本文构建了分析环境污染与村庄经济的EKC模型,基于2016年CLDS社区数据,实证检验了环境污染与村庄经济的关系。研究发现环境污染与村庄经济之间明显存在倒"U"形曲线关系,该关系在控制其他变量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存在。表明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村庄,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矛盾依旧突出,而在经济基础较好的村庄中,由于治理能力和环保意识的提高,正努力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相对于中东部地区,牺牲生态环境换取经济发展问题在西部地区村庄较为普遍。本文政策含义在于,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要充分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避免发展初期环境保护不够和发展中后期补救与治理艰难问题。  相似文献   
19.
工业化、城市化形塑了人口流动的方向,这使得我国东部乡村与中西部乡村的社会性质产生了巨大分化。在工业化与人口大量流入的背景下,东部地区村庄逐步成为土客杂居的工业型村庄,“类熟人社会”成为工业型村庄社会结构的新形态。学界既有概念“无主体熟人社会”揭示了作为人口流出地的中西部农业型村庄社会结构的新形态,而“类熟人社会”与其相对应,形成对转型期中国乡村社会性质的互补性解释。在东部地区工业型村庄中,通过原生型社会关系与建构型社会关系,人们的“熟悉”感开始建立,但最终却形成了“熟而不亲”的类团体格局。类熟人社会的形成,有赖于人们在流动社会里,通过“区隔化”和“聚类化”的策略,在保障生存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生计的维持。过日子的区域差异,也使得各群体之间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融合。  相似文献   
20.
五子 《当代老年》2014,(1):22-23
少时聪颖,赴港读书 河南宝丰县城向北十公里左右,有一个小村庄叫范庄,一条蜿蜒曲折的小河从村边静静流过。上世纪三十年代末,本文的主人公崔琦就在这个村庄呱呱坠地。崔琦的母亲王双贤出生在河南省宝丰县一个大户之家,父亲崔长生则以种地养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