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4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62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9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141篇
理论方法论   36篇
综合类   363篇
社会学   70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新农村动态     
《领导决策信息》2008,(33):24-24
宁夏在全国首个实现村村通互联网8月15日,随着无线宽带网络通到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一个偏僻的小村庄五道岭子村,宁夏2362个行政村都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外界联系。宁夏破解了资源整合难、信息共享难、网络进村难等  相似文献   
92.
《新世纪领导者》2006,(9):I0002-I0002
山东省泰安市贷岳区山口镇油坊村近年来在泰安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关怀下,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总抓手,三个文明一起抓,三个效益一起上,使油坊村发生了巨变,由于集体积累壮大和经济实力的充足,油坊村由一个经济空壳村逐步发展成为泰安市第一批小康村,先后被命名为“村庄建设先进村”、“乡镇企业明星村”,村党委多次被授予省、市、区先进基层党组织,  相似文献   
93.
调查发现,都市村庄流动人口强烈地认同于老乡、亲戚、同学等为纽带而构建的“精神社区”,对居住城市(尤其是对都市村庄社区)的认同感则较弱。通过定量分析发现,影响流动人口对所在城市认同感强弱的结构性因素包括:对精神社区认同感、对居住社区(都市村庄社区)认同感、邻里交往、社区参与、社区服务、社会保障等。从结构—功能角度分析,这种状况的存在是由于城市社会缺乏有效满足流动人口基本社会需求的相应机制结构,使其转而求助于非制度化的初级关系。  相似文献   
94.
欧阳静 《决策》2006,(5):32-33
新农村建设的最终受益者应该是村庄村庄中的农民,而不是外表富丽堂皇的政绩工程。新农村建设中的所有项目,不管有多少,有多好,只要农民不喜欢,不认同就是失败的。  相似文献   
95.
有时我孤独一个人坐下/在五月的麦地/梦想众兄弟/看到家乡的卵石滚满了河滩/黄昏长存弧形的天空/让大地上布满哀伤的村庄/有时我孤独一个人坐在麦地为众兄弟背诵中国诗歌/没有了眼睛也没有了嘴唇  相似文献   
96.
<一个人的村庄>是刘亮程的散文集,也是他散文所经营的一个意象."一个人的村庄",是人的一种生存心境,是"城市"对"土地"的一种思念,这种思念是在现实的城乡互为参照下所产生的,是人类社会在城市化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对回归大自然的一种人性呼吁,是对"天人合一"的诗意存在的一种向往;他旨在呼吁我们不能抛下土地不管,那里是我们最终的家园,它不能被荒落,否则我们将成为永远的无家可归者.  相似文献   
97.
近几年来,农民建房审批趋向规范。但是,农村宅基地管理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我们必须努力寻求一种符合农村实际的,既合理又合法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98.
随着农村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和手机迅速的普及,手机使用逐渐进入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之中,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打破传统人群基于人缘、血缘、地缘、为纽带的人群共同成员感和归属感,进而导致农村地区人群也在走向分化。以晋南村庄的手机使用情况的实地调查数据为依托,采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从体制依存和自我依存的两个角度进行分析把握,结果表明,在信息化背景下的手机使用过程使得村庄人群存在明显的分化。结合以上分析,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进而探讨这种现象对社会带来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99.
秭归县"幸福村落"建设在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它通过构建"村级‘幸福村落’创建指导委员会—社区理事会—村落理事会"三级村庄自治组织架构以及与之配套的运行机制,探索出了适合新时期农村社会治理实际的层级化网络治理模式。"幸福村落"创建工作通过政府的全方位决策与部署,村指导委员会、社区理事会、村落理事会等多层级的行动与落实,村民的联动式参与形成了多层级、网络化、社区化相互结合的治理模式,既能自上而下地对接县乡政府和行政村的公共资源,又能自下而上地聚合、表达并且实现村民的利益需求,推进了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0.
税费改革后,国家涉农财政资源是采取技术化分配方式输入农村,没有实现向村级治理资源的转化,未起到增强村庄治权的效果。成都市和清远市农村资源分配体系创新实践通过资源整合、组织配套和分配程序创设等体制建设重构了国家涉农财政资源的民主化分配体系。其所内涵的村级组织资源统筹机制、村民利益关联机制和村民民主参与机制实现了村庄治权再造,这对优化国家涉农财政资源分配体系、提升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