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8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33篇
社会学   23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新学术》2007,(3)
2006年的大银幕上,我们能看到的大手笔、大制作简直可以用目不暇接来形容,但当我们静下来用心去沉淀的时候才发现,真正让我们感动的却是一些于无声处见真情的电影,比方说《看上去很美》,这是一部孩子充当主角的电影,这是一部拍给孩子以及成年人的影片;它用孩子的眼睛去看孩子的世界,它让成年人用心去回味儿时的单纯与美好。  相似文献   
82.
<匹克威克外传>是狄更斯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打开狄更斯全部作品的一把钥匙,它表现了作家无与伦比的幽默和惊人的喜剧才能.然而,在这部让读者忍俊不禁的喜剧作品中,其幽默与讽刺集中体现在作品所蕴涵的悲剧因素上.从悲剧的背景、悲剧的性格以及喜中之悲的意义三个方面探讨了这部喜剧作品中的悲剧因素.  相似文献   
83.
还记得《大宅门》里的那个无赖韩荣发吗?还有那个《神医喜来乐》里的坏药商孟庆和: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有话好好说》里那个喊着“安红!我想你想得睡不着觉”的民工,以及热播电视剧《玉碎》里的“臭咧咕”……清一色的反面配角无一例外地让观众记忆深刻。他们的扮演者有一个并不太响亮的名字——杜旭东,别看他长相不济,他可是大校军官,海政文工团演员、剧团团长,而且,有一个漂亮的医生妻子……  相似文献   
84.
85.
<喜福会>以四对美籍华人母女为叙述中枢,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内全景式地展现了华人女性的命运演化史,经典地描画了旧中国女性的悲惨生活、她们女权意识的觉醒、为改善自身地位所做的奋争,以及当代美籍华人女性生活的现状、问题和出路,是典型的女权主义作品.故事以"鸿毛的故事"开始,又以"鸿毛的故事"结束,在母女关系的冲突与和解中突显出母女情深的主基调,完成了母亲对女儿良好祝愿的传承,而这种祝愿恰恰代表了女性对幸福未来的向往和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86.
肖佩华 《江淮论坛》2007,(5):179-182
中国小说的历史是从“喜”剧开始的,这种记载“街谈巷语”、“稗官野史”的粗鄙文类从一出现就带有强烈的“喜”剧色彩.它是作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的反对话语而出现的。喜剧艺术是对人类与民族苦难和不幸的超越。市井风情小说喜剧的民间性正是在笑乐中将苦难与焦虑淡化,以一种达观的态度去直面人生。中国现代市井风情小说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市民文学的艺术形式.充满了“喜”感。  相似文献   
87.
正把"答三问、强五心"作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个重要主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徐州特色,抓住了可以触及灵魂深处和内心世界的根本。通过这段时间的讨论与思考,我感到认清我是谁、依靠谁是重要的,而  相似文献   
88.
王宇明 《现代交际》2013,(10):66-67
处女作《喜福会》,让谭恩美跻身于美国文坛,在国内外读者和评论家中是备受青睐的经典作品。笔者分析,《喜福会》的成功有着割不断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宣扬了中国传统中的“孝”文化。  相似文献   
89.
《喜福会》是美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成名作,它的出版在美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在《喜福会》这篇小说中,四对母女有着不同的家庭观念和文化背景,两代人之间产生了心理隔膜及情感冲突,并最终达成和解。小说通过对四对母女间的感情历程的具体、生动的描绘,展示了中美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相似文献   
90.
茶禅一味     
"茶禅一味"是宋代临济宗杨岐派圜悟克勤禅师书写的一幅墨宝,后经临济宗黄龙派虚庵怀敞禅师传给其弟子日本明庵荣西禅师;荣西又传给其第47世一休宗纯及其弟子村田朱光禅师。这幅墨宝现在还保存在日本大德寺酬恩庵。他们体悟到了"茶禅一味"的理趣,并充分发挥了它的茶道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