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40篇
民族学   26篇
人才学   10篇
丛书文集   95篇
理论方法论   23篇
综合类   380篇
社会学   47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读书与纺线     
王明曦 《社区》2012,(8):6-6
近来读书,忽然窥出点门道,觉着不再像先前那般胡乱饕餮,而是逐渐静下心来,抽丝剥茧,慢条斯理地一本接一本地读出些许其中味来。图书馆里淘书。得来林斤澜的《杂花生树》,书中屡屡提到“老头儿”汪曾祺。读时就想到下一本应该是汪的《无事此静坐》,从这里又引出《受戒》,让心里每每怦然一动,书架上又随手抽出《边城》。  相似文献   
92.
川西林盘作为川西平原特有的复合型农村聚落形态,在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正逐步走向衰落,本文引入CSA模式,带动林盘本土经济发展,促进三效的统一发展,探求林盘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自我繁衍的道路,为成都周边川西林盘的保护和发展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93.
宋初三体之一的晚唐体,是一个以僧人、隐士为主体的诗歌流派,其诗歌内容主要表现对山水自然的吟咏和对山林隐逸生活的描绘,形成了一种深幽的审美取向。这其中,居于水类意象首位的是泉,诗人集中把握的不再是水的气势、力量,而是水的韵味、意趣。泉的意象表现了一种清泠的意趣,虚澈澄淡的品性,以及诗人对清净无染的禅意的体悟。居于山类意象首位的是林。林的意象表现了诗人们对深幽景致的追寻,对萧疏的美学境界的喜爱。晚唐体诗歌对山水的表现呈现深幽化、意趣化、韵致化、内倾化的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94.
长期以来,国有森林生态效益被无偿使用,森林经营者利益得不到保证,为保证国有林可持续发展经营,完善现行补偿制度刻不容缓。从法律管理的视角分析我国国有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体系、补偿要素的内容、补偿的实施机制等方面的缺失,完善补偿制度应着眼于:国有林生态效益补偿法律制度立法目的与价值取向应该旨在协调国有林经营管护各方的利益,化解彼此间的利益冲突;维护社会公平,包括代内公平与代际公平;明确确定补偿范围,完善补偿要素;规范国有林生态效益补偿的行政管理体制,建立透明的国有林生态效益补偿信息公开制度、可持续的保障机制和完备的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95.
天然林区执法部门肩负着维护稳定的重要使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将依法行政作为加快林业发展的基本方针,体现了依法治林的重要性。林政执法机关能否依  相似文献   
96.
霍桑是善用象征手法的大师,除了红字A本身,《红字》中对荒野的描述同样充满了象征意味。霍桑对荒野的认知既有时代特点.又有深深的清教烙印。本文选取奇林沃思与迪梅斯戴尔两位男性角色,重点剖析霍桑如何用荒野塑造其性格、心理和行为。  相似文献   
97.
基于集群策动与集群生命周期的理论和压力—状态—反应的PSR分析方法,研究2000年至今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发展中政府策动行为,通过研究每个阶段集群的状态(S),剖析影响因素(P),进而探析政府策动行为(R)的特点及其对集群内其他主体的影响,绘制出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生命周期中政府策动行为演化路径图,为同类产业集群的战略制订者们提供一个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8.
近年来,该乡利用油茶资源优势,大力实施油茶垦复、品改,切实增加了林区农民收入。至2010年底,该乡共垦复油茶林1.2万亩,品种改良林3000亩,生产茶油达到185吨,产值1295万元,仅油茶一项全乡农民人均增收760元。  相似文献   
99.
林纾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翻译家,学者们对于其翻译历来评说不一。从"视域差"和"理想解释度"的观点出发,将林纾及其译作还原到当时的历史背景中,从源语文化、目的语文化和读者文化三个方面入手,对林纾的翻译进行了较为客观的评述,认为林纾的翻译充分考虑到了当时的读者接受能力和阅读反应。其将翻译作为一种介绍新文化、传播新思想的武器的观念是值得我们当代译者反思的。  相似文献   
100.
中国风景园林学科文献关键词共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知网》计源,运用共词分析方法对其2000---2010年间索引收录的其中8种风景园林期刊5781篇23925个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从文献计量学的角度分析中国风景园林学科研究领域的发展态势,即“植物”和“文化”等可能是未来风景园林学在生态学理念及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