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篇
社会学   4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酱缸文化"批判是柏杨60年代杂文的主要思想内容和主题。本文拟以"世俗现代性"为切入角度,用人性、法治、同情心、人权、人道主义、自由和灵性等世俗现代性的核心观念,来剖析"酱缸文化"及其由此产生的四类"畸形人"、酱缸蛆和酱缸定律,并由此总结概括出柏杨杂文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2.
王宗凡  徐续红 《理论界》2008,(10):166-167
柏杨对台湾社会的“恶补”和“一条鞭”式教育进行了尖锐批判,对专业与就业以及职业教育发表了自己的真知灼见。柏杨的一系列革新主张和精辟见解,对于我们如何教育下一代,对于当代教育的改革,都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小非 《老人世界》2008,(8):12-14
2008年4月29日凌晨,台湾著名作家柏杨在台北病逝,享年88岁。 斯人仙逝,埋骨台湾,但乡情乡谈乡愁依旧。柏杨一生崎岖,经历了五次婚姻,育有二子三女。现年69岁的郭素萍是柏杨的长女,是柏杨与第一任夫人艾绍荷所生。让我们走近郭素,听她讲述一个身为人父的柏杨。  相似文献   
14.
柏杨的幽默与鲁迅的幽默有着显著的差异.鲁迅的幽默更醇正、雅致,保留了更多幽默的"内核";而柏杨的幽默则粗俗、放肆,呈现一种特殊的"野俗"风格.他们的幽默都是为历史的沉重和国民的落后而发出的深邃而警醒的呼号.  相似文献   
15.
鲁迅、柏杨曾经是反孔的闯将,但他们对孔子并不完全否定,孔子的品格以及由孔子所奠定的民族文化心理对他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于文化背景上的差异,他们对孔子的批判与承传又呈现不同的特点.孔子、鲁迅和柏杨,尽管道路选择有所不同,但他们在追求探索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浩然正气和理性实践精神,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最可贵的精神.  相似文献   
16.
王宗凡 《社科纵横》2008,23(9):91-93
鲁迅与柏杨是中国现代和当代探讨"国民性"的两位代表性人物.他们的经历、思想与著作,体现了知识分子的正气与精神,这是中国从封建王朝走向现代文明的历史转折中最宝贵的精神.改革国民性,去除劣根性,这是一项紧迫而任重道远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