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6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71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9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358篇
理论方法论   61篇
综合类   587篇
社会学   40篇
统计学   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31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2007年《民事诉讼法》的修改涉及到较多民事检察抗诉方面的内容。虽然修改后的民事检察抗诉制度更加进步,但是离司法界的期待还是有一定距离。如何合理定位民事检察抗诉的价值目标和功能,完善民事检察监督制度,一直是学界讨论的热点,笔者对此做了相关探索。  相似文献   
92.
刑事和解体现了国家刑罚权的谦抑性,同时尊重了被告人和被害人的意愿,突出了被害人的地位,是恢复性司法理念在刑事司法中中的体现,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但是由于刑事和解往往被误认为是“以钱买刑”,且由于刑事和解制度本身的不完善和相关配套机制的缺失,导致刑事和解工作在实践中遇到诸多难题。本文主要从检察实践的视角对刑事和解问题展开了研究,认为检察机关在刑事和解实践中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引导刑事和解工作走上正规。  相似文献   
93.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虚拟世界中的网络舆情已经成为网民参与社会管理,监督社会体制运行的重要工具,网络也成为了公民捍卫自身权利的主要阵地之一。然而由于互联网本身所具有虚拟性、开放性、互动性等特点,造成网络舆情的形成与传播过程中会存在虚假、突发、偏差等不良影响。作为基层检察机关应正确认识网络舆情的作用,从而有效利用网络舆情的力量为提高基层检察机关的工作而服务,使得网络舆情成为检察院外部监督制约机制的有效组成部分。本文先从网络舆情的定义特点、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然后提出基层检察机关应正确认识网络舆情,并采取相关措施正确认识、引导和利用网络舆情为检察监督工作而服务.  相似文献   
94.
暂缓起诉制度既符合对诉讼经济的追求,也符合保障人权、以人为本的司法理念,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从暂缓起诉的概念和特点入手,具体分析了暂缓起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5.
吴迪 《决策与信息》2010,(11):34-36
当前,执行难、执行乱已经成为困扰中国司法的一大顽症,当事人在持久而昂贵的司法诉讼后无法从执行中得到自己合法的利益,导致之前的努力付之东流,损害了当事人的权益,也动摇了司法的根基。执行工作的出路在哪里?作为国家专门法律监督机关的检察机关,因为最高法的司法解释而长期被排除在执行监督之外,是导致现阶段执行工作混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6.
“上命下从”是检察一体化的应有之义, 意味着上级检察机关对下级检察机关、检察长对检察官享有指令权, 能以命令的形式要求检察机关或检察官实施一定行为。而在客观义务面前, “法律的守护人”是检察官角色的集中体现, 客观公正应成为检察官的不懈追求。当“上命下从”遭遇检察官的客观义务之时, 应受到如下的限制:“上命下从”不仅应以检察官的客观义务为边界, 不能抹杀下级检察官的相对独立性, 而且还应该避免检察官行政人化。  相似文献   
97.
近年来,随着“生活质量犯罪”概念逐步进入公众视野并被刑事司法界广泛使用,犯罪防治亦进入社区司法时代。作为社区司法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检察致力于在刑事司法机关、社区及社会机构间构建起伙伴关系,解决社区犯罪问题、提高公共安全以及增强社区生活质量。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检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检力下沉力度逐步加大。社区检察在理念及制度设计特别是在犯罪防治等方面都颇有现实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8.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于2005年8月28日通过,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该法是公安机关对社会治安实施管理最重要的、最基本的法律之一,近些年来,治安管理活动侵害公民合法权利的事件时有发生,该现象已引起了学界和实务界的高度重视,规范和控制区行政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完善对行政自由裁量权的监管措施已经成为一个基本共识,这也符合行政法治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99.
杜旅军 《社科纵横》2012,(1):66-67,71
清王朝在仿行日本君主立宪制的进程中,伴随着新型裁判制度的建立,使检察制度得以伴生。但检察制度独特的立法演进轨迹,不但彰显了制度变革的缓步和艰难,也体现和蕴涵了制度变革所深具的时代特色,这对于法制变革的路径指向和规陈展布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0.
民事行政检察案件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有助于案件考评机制的晨利开展,也是提高案件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如何从科学发展的角度出发,立足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实际构造科学的案件评价原则与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