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70篇
  免费   441篇
  国内免费   89篇
管理学   458篇
劳动科学   56篇
民族学   170篇
人才学   99篇
人口学   16篇
丛书文集   3593篇
理论方法论   547篇
综合类   6726篇
社会学   392篇
统计学   143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195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187篇
  2020年   241篇
  2019年   231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201篇
  2016年   258篇
  2015年   428篇
  2014年   715篇
  2013年   651篇
  2012年   732篇
  2011年   862篇
  2010年   878篇
  2009年   768篇
  2008年   924篇
  2007年   767篇
  2006年   640篇
  2005年   548篇
  2004年   488篇
  2003年   485篇
  2002年   411篇
  2001年   387篇
  2000年   265篇
  1999年   144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4 毫秒
981.
康德的意志两重性说及其对现代非理性主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德的意志论学说,对德国的非理性主义文化转向及其形成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作用。费希特和谢林发挥了康德的自主意识和意志论思想,并对此实行了彻底的唯心主义转向和非理性主义转向,揭开了德国非理性主义哲学文化之序幕。叔本华、尼采以生命意志论和权力意志论解释世界和说明人生,将康德的意志二重性加以彻底的非理性主义化,形成了系统的非理性主义意志论哲学。德国所以成为近、现代非理性主义的故乡,除了其它原因外,与德国的精神文化特性和浪漫主义运动的非理性主义思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82.
唐德刚中国近代"社会转型论"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著<晚清七十年>,集中反映了唐德刚先生的中国近代社会转型论.在唐先生眼中,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从中古东方式的社会型态,转向现代西方式的社会型态的中国近代社会转型史".唐先生"社会转型论"的理论意义在于她为人们认识中国近现代史、编写中国近现代史提供了一条恰当的、有价值的基本线索;为历史学找到了一个与现实联系的很好的契合点,从而也为历史与现实的对话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拓宽了史学家的视野和研究领域,有利于对纷繁复杂的历史过程、历史现象,进行多方位、多角度而不是单线式的思考.  相似文献   
983.
柳宗元在散文理论方面多有卓见,"文以明道"是其理论核心.柳宗元所明之道是孔子的儒家之道,他强调道的实践性,主张文道并重;他提出了以"诚"为内质的作家修养论;他论述了诗文两体的基本分界;他提倡"卓然自得"的创新精神,并以自觉的美学意识丰富了其散文理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984.
试论知识的建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是认知主体在一定认知情景下的建构结果。知识的建构过程存在认知“主体与认知对象互动”和认知“主体与社会文化情景互动”这样同一建构过程的两个方面。知识的建构机制,就是知识的建构主体在认知过程中与认知对象、社会文化情境之间的互动机理。其实,这一互动机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认为主体的“个性”选择和社会文化情境的“社会”选择,“个性”选择存在着认知主体的“自由创造”,但这并不意味着知识就是任意建构的结果。  相似文献   
985.
“文学民间源头论”是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中国文学史研究中占重要地位的一个理论,它的一条直接的形成路径来自于京剧的雅化及新文化人士对京剧雅化的批判。瞿秋白将阶级剥削理论运用到中国戏曲史的分析上,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学史观;鲁迅对雅俗关系的阐述则相对深刻和全面,他反对的是文艺的士大夫化。然而在阶级观念日益膨胀的时代,简单的占有论被当成了文艺雅俗关系的全面理解,最终在文艺大众化、民族化思潮的推动下,形成了民间文学是中国文学的源头、正统和主流的文学史观。“民间文学源头论”不仅将文学形式的产生问题简单化了,而且还对雅俗两类文学的关系作了线性的、狭隘的理解。  相似文献   
986.
《相宗络索》一书,乃船山先生读相宗经论之笔记。全书二十九条,约一万九千字,对相宗唯识理论基本观点、方法,析之颇精,出之甚显,要言不烦,脉络分明,可与《成唯识论》。  相似文献   
987.
海外雄飞论——日本“大陆政策”的思想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海外雄飞论”是德川幕府末期日本儒学家、国学家和洋学家从不同角度集中论述的对外扩张主义思想,矛头指向朝鲜和中国。其代表人物佐藤信渊就提出征服中国的扩张主义思想体系,不仅确定了侵略目标,而且规定了侵略步骤和完成步骤的方法。在其思想影响下,吉田松阴进一步提出不仅要吞并朝鲜和中国,还要君临印度。他的思想直接影响了其得意门生木户孝允、伊藤博文、山县有朋等明治维新的重臣。木户孝允的“征韩论”,山县有朋的“利益线论”,无不直接师承于吉田松阴的对外扩张主义。而日本向中国和朝鲜等大陆国家进行武力扩张,梦想称霸亚洲,征服世界的“大陆政策”正是在上述思想前提下形成的,所以说:“海外雄飞论”是日本“大陆政策”的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988.
王向清 《船山学刊》2002,(1):30-33,38
19世纪中叶是中西文化开始猛烈碰撞的时代,是西方列强开始瓜分中国,中华民族走向亡国灭种的水深火热时代。“中国向何处去”成了当时时代的中心问题。积弱积病的中国如何摆脱厄运,走向富强,就成了当时的爱国知识分子苦苦思索的问题。魏源,这个近代中国思想界的先行者,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试图从哲学的高度回答“中国向何处”这一时代的中心问题。他的哲学思想所折射的是中西交汇之流、古今贯通之道。尽管其哲学思想在不少方面固守着传统的迂阔,但更多的是散发着近代的气息,成为中国近代哲学革命的先导。“中国近代哲学革命”是指…  相似文献   
989.
《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是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部重要教材。学习这一著作,最重要的是着重学习和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通过学习,系统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理论体系和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相似文献   
990.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位有着深厚末日情怀的作家.在他的小说中,事件相互作用,作家则注视着情节发展,并挖掘出希望.可以说,情节在某种程度上负载着作家精神朝至的历程,是作家预设的"末日",这使得情节具有两极性、共时性和未完成性的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