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5篇
丛书文集   3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91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虽然模态概念在形而上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但哲学中的经验主义者一直对启用这些概念持反对态度。然而模态逻辑语义学的发展使得哲学家们相信经验主义的挑战是可以应对的。模态语义学的核心概念是多元可能世界。模态形而上学认为这一概念应当也完全有理由受到尊重。模态形而上学的复兴不仅为澄清和刻画命题的模态,同时也为澄清和刻画事物的模态提供了重要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2.
汪曾祺师从沈从文。其文章创作中的艺术风格一脉承之,在空间视阈下都呈现出恋水情怀。最为明显的即为《边城》与《受戒》二文。笔者将从上述两篇文章入手对二者水域书写研究进行论析。  相似文献   
103.
鉴于图文交际的普遍存在,文章提出从图文模态间视角来研究学术机构身份是如何构建的,并试图在词汇语法层建立一个图文实现模式来研究文字符号模态如何与视觉符号模态一起共同识解学术机构身份。  相似文献   
104.
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和广义可加模型的组合方法,以研究非平稳自变量中不同频率的波动成分对因变量的非线性影响。模拟分析表明,经验模态分解可以对非平稳序列进行有效的分解,得到不同频率的波动成分,揭示了数据的内部频率结构。  相似文献   
105.
模态话语已成为人们交流信息的主要方式。在各种语类的多模态语篇里,图像越来越成为最主要的符号表征方式之一,图像在交际中的作用日益彰显并引起学界重视。以模态耦合为视角,分别从图像转向、图文关系、图像解构等层面,剖析图像在多模态语篇里的意义构建与解构,指出图像转向并非图像霸权,而是对语言功能的完善和延伸;多模态语篇里的图文关系是相互渗透、协同互补的;只有在社会关系和社会发展的大语境下,才能对图像进行充分的外显和内隐意义的建构和解读。  相似文献   
106.
随着数字传媒的迅猛发展和文化体制的深入改革,图书出版已进入按需出版、跨媒体出版和市场营销时代."将文字、图像、声音、影像等信息以数字化形式储存起来,并根据需要组合成各种内容的出版物,分别输出在纸张、磁带、光盘等介质上,实现一种资源多种开发、一次制作多种形态输出的信息资源传播方式"[1]378已成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07.
建立在"笛卡尔公理"上的一个怀疑逻辑系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怀疑逻辑是关于人们合理怀疑的逻辑。如果说知道逻辑、信念逻辑都是"正"的逻辑的话,那么怀疑逻辑则是"负"的逻辑。将怀疑算子D加于命题之上就构成怀疑命题。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可以作为怀疑逻辑的特征公理:某人怀疑p,蕴涵着他对怀疑p是不可怀疑的———我们可以将之命名为"笛卡尔公理"。从该公理可以推论得到定理:某人不怀疑p,蕴涵着他对不怀疑p是不可怀疑的。该定理与笛卡尔公理一起作为当下思维存在的自明性公理。我们可以建立一个以"笛卡尔公理"作为一个特征公理的怀疑逻辑系统(PD)。笛卡尔公理与知道逻辑中的智慧公理(苏格拉底公理)在逻辑上是同构的,它们均对应于模态逻辑中的E公理。怀疑逻辑作为一种认知逻辑,有广泛的用途,它可以运用到政策反驳、科学批判、法律推理等领域。  相似文献   
108.
在《命名与必然性》中,克里普克使用三大论证来批评弗雷格式的描述理论,然后追随弗雷格的学者认为修改的描述理论可以经受住三大论证。因果描述理论并没有能够对克里普克的语义论证进行有力的辩护。指称在因果描述理论和直接指称的因果链条中是同样模糊的。语用解读为指称模糊性这种现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辩护。  相似文献   
109.
埃尔斯特模态合成谬误思想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乔恩·埃尔斯特是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在1978年出版的《逻辑与社会》一书,是标志分析的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奠基性经典著作之一。在这部著作中,为了说明社会矛盾,埃尔斯特运用模态逻辑对合成谬误进行了重新解释。在系统评述埃尔斯特模态合成谬误思想的基础上,可对其重要意义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10.
在关于可能世界的解释理论中,实在论以克里普克为代表的温和实在论和以大卫·刘易斯为代表的(极端)模态实在论为代表.学界普遍接受克里普克的解释,而拒斥刘易斯的模态实在论,并称之为极端实在论.通过对两种理论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两种实在论在本质上并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一致的.他们都认为可能世界来自于我们的直观.在跨界同一问题的回答上,他们都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两种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他们对可能世界的理解不同.克里普克指出可能世界就是“可能的状态或历史”这种观念,刘易斯在此基础上向前推进了一步,提出了“可能的状态或历史”这种认识的来源.所以,对可能世界的认识程度的不同导致了克里普克与刘易斯在可能世界实在论上的差异.相较于克里普克的理论,刘易斯的模态实在论更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