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36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柳永的词作以歌妓词为主,而且盛行一时。探求其写作原因对于研究柳词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首先是因为宋代歌妓制度已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其次是因为柳永有着自身的特殊人生经历和出色的音乐才华。二者的完美结合,使得柳永的歌妓词创作遍地开花。  相似文献   
12.
狎妓冶游是唐代的社会风尚,到了晚唐又进一步深化,歌妓生活在极端扭曲的环境中,她们用诗歌抒写自己的心绪,以凄婉的语调讲述着灵魂深处的情愫,传达内心最隐秘的情思。她们的诗作既是当时社会背景的反映,也是文学史的补充。较之普通女性,晚唐歌妓的社会地位比较低,她们没有稳定的家庭港湾,诗风呈现凄然与落寞的情怀,她们用自己的血泪铸造着精神家园,正因为晚唐歌妓承受着情感缺失带来的痛苦,所以她们的诗作“字字看来皆是血”。  相似文献   
13.
宋代歌妓人数众多,她们在与文人雅士的交往中提高了自身的文学艺术修养,对宋词的繁荣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一是传播宋词的生力军,二是宋词创作的参与者,三是宋词繁荣的促进者。  相似文献   
14.
勾栏歌妓与元曲的繁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元时期,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出现了瓦舍勾栏。作为商业性质的演出场所,勾栏中汇集了多种积极因素,促成了勾栏伎艺的繁盛。戏曲作为一门高度综合的艺术,是在瓦舍勾栏中融合多种伎艺发展起来的,并成为勾栏伎艺的主体。当时的戏曲演员大多是歌妓出身的女性,她们的悲苦命运,成为元曲创作的重要素材;她们的高超技艺,征服了观众,为元曲艺术的繁荣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宋代歌妓不仅以演唱的方式作为宋词主要的传播者,对宋词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也直接地进行词的创作。虽然宋代歌妓词人的作品数量有限,文学成就不高,但却展示了宋代歌妓的精神世界,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宋代的社会文化。从宋代乐妓制度入手,可以分析出宋代歌妓词的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16.
歌妓是柳永词的演唱者和主要歌咏对象,对柳永的人生及创作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然而,大多数学者只注重歌妓对柳永的积极影响,而忽视其负面影响.歌妓对柳永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其人生和创作方面:在人生方面,柳永养成了浪漫而放荡不羁的个性,形成了男女之情重于功名的价值观,而这种价值观与封建正统思想格格不入,成为他坎坷人生的根源之一;在创作方面,柳永“填词和曲”比较随意,词作内容色情化,审美趣味呈现出病态.  相似文献   
17.
柳永“俗词”中关于歌妓姓名、歌妓身体、歌妓身份、性爱场景等方面描写可谓淋漓尽致。柳词中的歌妓形象与以往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大不相同。柳永能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手笔表现歌妓,这与他和歌妓的密切接触和特殊关系是分不开的。通过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分析,从全新角度论证了柳永与歌妓的真正情感和歌妓当时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18.
有宋一朝,词体大盛,歌唱流行。歌妓成为歌唱的主体,歌妓群体随着商业经济的昌盛逐渐壮大。北宋中期,随着词体改革的深入,文人渐渐加入到歌唱的队伍中。南宋时,歌妓演唱依然持续,未见衰退之势,而时局动荡又让更多的文人参与到歌唱中,从而出现了别于歌妓唱词的婉转低回的高亢声音。这不仅扩大了南宋可歌之词的词境,同时还促进了唱词风格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9.
元曲作为一种综合艺术,没有演员的演出,剧本也就起不到它应有的作用.本文从元曲与其他艺术的融合交流、杂剧的分类以及元曲的流传三个方面,分析了歌妓在元曲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温庭筠创作的代言体词。代言体词是对具有悠久传统的中国代言体诗歌的继承和发展。温庭筠赋予了代言体词的若干重要特点,从而为确立词之细美幽婉的审美特性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