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5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123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16篇
人才学   2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54篇
理论方法论   36篇
综合类   694篇
社会学   86篇
统计学   8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110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朱自强 《决策探索》2014,(10):81-81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安而势不待。惰性使人安于现状,不思改变,实际是不愿承受改变所带来的切肤之痛。当前部队正处在新军事变革的关键时期,日趋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对军队的打赢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转作风、正训风、夯实战斗力建设已迫在眉睫,我们必须咬紧牙关,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度过除垢纳新的阵痛期,紧紧围绕实战化训练的核心要求,瞄准问题、端正训风、固本强枝,锻造所向披靡的实战利刃。  相似文献   
32.
身正为范 《论语·子路篇》:"其身正,不令也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也就是说,只要自己的行为端正,就算不下任何命令,部下也会遵从;如果自己的行为不端正,无论制定什么政策,部下也不会遵从.孔子的这句话,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这是个基本的原则,而且这个原则是领导者必须牢记在心的.因为领导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受到部下的注意,领导者以端正的态度或行为出现在部下面前,会有效提振部下的士气,如此以来,组织的公关氛围就会融洽、和谐,出现蒸蒸日上的局面.  相似文献   
33.
金朝十分重视对宗室的管理,设专门管理机构大宗正府,职掌修撰玉牒、监察训导宗室、宗庙祭祀等宗室事务;宗正官基本上由宗室属亲者担任,但也适当参用世戚勋旧。另有御史台、太常寺以及其他相关机构也兼理宗室事务。这些兼管机构与大宗正府相互配合,各司其职,从不同方面实施对宗室的有效管理。鉴于宗室也是威胁皇权的重要因素,金朝统治者对宗室还采取了诸多政令上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34.
文章在Neyman的置信区间理论基础上,借助灰色系统的方法,在随机样本的信息下,对正态方差的灰色有偏估计和灰色无偏估计进行了研究,求出了正态方差的灰数无偏估计及其白化权函数,并举例以示其应用。  相似文献   
35.
本期导读     
长期以来,学者们对综合评价方法、指标选择和权重设置的研究十分广泛且深入,但对指标无量纲化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大样本评价的定量指标无量纲化方法》一文作者,针对大样本评价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结合指标原始数据的客观特性与专家主观经验的定量指标无量纲化方法,分别就大样本评价中的正指标、负指标、中间型指标及复合型指标等定量指标给出了相应情形下的指标归一化计算模型。该方法对大样本评价的定量指标处理具有指标评分分布合理、评价结果区分度高、可操作性强的优点。  相似文献   
36.
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对上海的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都将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但是,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不是一个仅仅为了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飞地",它对上海长远的经济正效应是在制度溢出和国际化方面。  相似文献   
37.
38.
介绍了语言迁移理论、王希杰的四个世界理论,并且把语言迁移理论与四个世界理论相结合,应用于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的英语教学中.教学者应促进学习者英语学习中四个世界的正迁移,使教学更能为系统地概括英语学习中的基本规律,学习者更好地学习英语.  相似文献   
39.
张载的“存天理灭人欲”说,经过二程与朱子的强化,成为宋明理学的重要命题.天理人欲之辨的道德约束对象最初只是儒家士大夫,要求他们不以一己私欲害国家之公益,同时也是儒者的道德自律,有着积极的价值和意义.朱子学在南宋成为显学后,理欲之辨转变为对普通民众的要求,出现了一种错位,因此遭到明末清初许多学者的批判,但道德严格主义的理欲观仍是明末清初思想界的主流.李光地、张伯行、华希闵等在注释张载《正蒙》时,肯定其合理性.当今需要重新认识“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史意义,并肯定“尊崇理性,反对私欲”的理欲观的积极价值.  相似文献   
40.
“回向三代”美好政治秩序是孔子以来的儒学士人的长久梦想,到了北宋,由于政治相对清明,士人的政治主体意识高涨,使得这一梦想在士人的心中变得更加强烈。在“北宋四子”看来,“回向三代”理想政治的根本在于君主,但他们也承认君主并不是天生完美,而是有种种“不仁不义”的非心,于是正本清源、格君心之非势在必行,而格君心之非的人则自身须是贤人。所以理想的政治是君明臣贤的政治,然而由于现实的复杂性,“北宋四子”所期待的“回向三代”的理想政治尚未完全成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