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9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64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122篇
社会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随着中国社会法治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同样也面临着法治化的要求。新形势下,高校需要更新观念,完善校规校纪。高校在处分学生时应当注意要遵循几个较为必要的原则,比如,不得与法律相抵触原则、高校学生的民主参与原则以及遵循正当程序原则等,以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92.
高校规章制度的行政法学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作为高校的内部规则,高校规章制度是有关法律法规的延伸和补充,是对我国教育法律体系的有益拓展。高校规章制度涉及相对人的,如入学、转学、退学、开除学籍等可以改变其身份地位的规定应当具有对外效力,其实施也应当符合法治精神。  相似文献   
93.
罪刑法定原则是刑法的基本原则,是刑事法治的重要标志。我国刑事法治的实践表明:没有相关的配套制度,罪刑法定的宗旨在实践中就无法实现,所谓罪刑法定也就可能只具有符号意义。要建立起真正的刑事法治,我们必须注重原则以外的制度建设,建立法官能动的刑法适用机制。  相似文献   
94.
正当程序是法治的基本要求,深度揭示审判程序的价值进而提升其理论位阶对当前中国的法治建设不无裨益。实体法规范需借助程序的支撑才能具体运用;作为过程和方式,审判程序蕴涵着形式公正、司法民主等价值诉求;同时,公正的审判程序亦能发挥裁判的正当化功能,进而减轻法官的责任负荷。  相似文献   
95.
个人信息查阅权是数字时代矫正信息主体和信息处理者之间不对等状态的重要权利,其法理基础可以追溯到信息自决理论、正当程序原则和权力不对称关系理论。在个人信息权利束中,个人信息查阅权处于基础性地位,是更正补充、删除权等的行使前提。然而在实践中,由于权利实践成本过高、身份验证存在泄露风险、权利客体范围仍不明确以及权利行使的负外部性导致个人信息查阅权的实现存在困境。以信义义务为保护框架,结合正当程序原则,个人信息查阅权是集法律维度与技术维度于一体的重要矫正工具,其实现应以“多方参与、协同合作”为理念,共同推进权利的实现。具体而言,信息查阅权可通过系统设计增强其可操作性,通过对信息查阅权的行使方式、行使期限以及权利限制等进行细化,保障权利实现的可操作性,以期从根本上保证信息主体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6.
正当程序是西方宪政与法治传统中极其重要的理念和制度,深受自然法思想的影响。通过对自然法历史追溯和功用阐释,解析正当程序的法哲学基础,探寻其何以有价值及有何价值,为深入研究正当程序理论和完善我国法治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7.
论高校处分学生中正当程序原则的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海燕  胡刚 《理论界》2007,(7):121-122
本文以分析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为出发点,认为是否具有行政主体地位,关键在于是否享有公权力。高校处分权的行使体现的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有社会行政权存在的行政法律关系,必须遵循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其中正当程序原则作为一项重要原则,必须得到贯彻。按照正当程序原则,高校对学生行使处分权时,要从处分学生的事前、事中、事后各个环节着手,保障学生的参与和平等的权利,真正做到依法治校。  相似文献   
98.
高志宏 《江西社会科学》2021,41(10):183-193
在社会转型期,存在公共利益泛化和弱化两种错误倾向.以公共利益为视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70多年的立法大致经历了公共利益统合一元立法、利益多元化立法、公共利益独立化立法三个阶段,立法本位实现了从国家利益到个人利益再到公共利益的转变.科学公共利益观应当是一种和谐包容利益观,要求客观看待社会利益多元化,科学处理各种利益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既要充分肯定个人利益之合理诉求,也不能无限夸大个人利益而损害公共利益.保护公共利益是我国未来立法的重要导向之一,为此要厘清公共利益内涵外延、规范公共利益立法表述,创新公共利益立法模式,尤其是要通过类型化立法方法和民主程序科学界定公共利益范围,明确行政实现公共利益的比例原则,进一步完善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99.
行政听证制度的缺陷检视与完善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行政听证的法理基础和实践价值 ,从多方面剖析了现行行政听证制度存在的主要缺陷 ,提出完善行政听证制度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0.
完善鉴定人出庭制度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诉讼中发现、认定事实的证据资料分为实物证据和言词证据.鉴定结论具有言词证据属性,依据直接言词原则,鉴定人应当出庭接受询问.鉴定人出庭也是正当程序得应有之义.我国诉讼法虽然对鉴定人出庭作了相应的规定,但是由于立法的缺位,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备的诉讼证据制度,使得这些规定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导致司法实践中鉴定人出庭率很低,影响了法庭对事实的认定.建立完善的鉴定人出庭制度成为我国司法诉讼制度改革的当务之急.笔者结合我国司法鉴定改革实际,提出建立完善的鉴定人出庭制度的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