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7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75篇
理论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115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福柯认为,刑罚从肉体到灵魂、威慑到矫正的过程无不渗透着权力规训。如此叙事解构了整个人文科学:权力决定历史与知识。虽中西文化时空观各异,但福柯找到了西方与中国正统文化贯通的轴心——权力。故此刑罚理论既在形而上反思西方现代化,也能反思中国正统儒家文化。作为他山之石,福柯刑罚理论对我国权力文化给了提醒。  相似文献   
42.
天祚帝是辽朝末代皇帝,他在民族关系思想方面的失误,是其沦为亡国之君的重要原因之一.天祚帝以正统自矜,轻视女真的崛起,致使局势失控;他狭隘多疑,拒谏饰非,不但没有团结族人,弥合统治阶级内部分歧,反而激化了潜在的各种矛盾,使自己成了孤家寡人.他希望借汉官之力维护统治,还产生了依靠高丽、西夏抗金的念头,结果都落了空;辽军一再败北,天祚帝意志颓废,不谋战备,弃军民而自谋身计,最终众叛亲离,国破家亡.虽然天祚帝的民族关系思想缺乏完整的理论概括和系统阐述,但对当时局势发展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的教训也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43.
中国相当成熟的传统史学与政治历史观,传入社会发展尚属早期的日本,经其作出一定改造之后,对整个日本的社会政治起到导引路向、改铸结构的作用.日本史学是在中国影响下诞生的,其早期史书《古事记》、《日本书纪》无不明显表现出中国史学的影响.日本古代天皇“万世一系”的政治面貌,实际是在中国儒学历史观和正统论影响下形成的,但却被用为日本优越于中国的根据;在“大一统”观念和“华夷”思想上,日本同样在接受中国理念时有所改造,造成同源文化之间相异之处的纠结.从历史文化根源上对此予以探研,具有深刻的学术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4.
辽宋金对峙时期,宋人自称"中国"、自称"正统",辽人和金人也自称"中国"、自称"正统"。元人自从议修辽宋金三史之始,就围绕着纂修义例问题,展开了长达百余年的激烈争辩,绝非仅仅是史书编纂体例问题,而是有关辽宋金"正统性"的大问题。直至元朝末年,由脱脱拍板,最终确立了辽宋金"三国各与正统,各系其年号"的修史方案,承认了辽宋金"各与正统"的地位。明清时期,有人反对辽金的"正统性",也是围绕着辽宋金"三史分修"问题展开。明朝确实有人试图通过颠覆辽宋金三史"各与正统"的"正统体系",否定辽金的正统地位,但并非是"普遍否认辽金正统",这从明朝官方未支持有关重修宋史的建议、并由国子监主持刊行包括《辽史》和《金史》在内的中国正史"二十一史"就能看出来。清朝统治者无论是在坚持北方民族王朝立场阶段还是从北方民族王朝立场转向中国大一统王朝立场之后,都承认辽宋金"各与正统"的地位,这从乾隆皇帝并没有"抑辽金",允许四库馆臣在编修《四库全书》时持辽宋金"各与正统"的观点,以及钦定了包括《辽史》和《金史》在内的中国正史"二十二史"、"二十三史"和"二十四史"等方面也能看出来。民国以后对辽金"正统性"的认识曾有所反复,但很快就转到承认辽宋金"三史分修""各与正统"的立场上来。说明逐渐强化"华夷之辨",并按照"尊夏贱夷"思想区分正统和非正统,并不能从一个侧面彰显出近千年来华夷观念的演变轨迹,而逐渐淡化"华夷之辨",倡导"华夷一体",主张华夷互相吸收,逐渐否定单一的汉文化选择而强调多元文化选择,才能从一个侧面彰显出近千年来华夷观念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45.
王船山对于政权合法性来源的思考是其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他是在反思批判传统儒家的正统论、道统论的基础上来思考这一问题的。王船山认为"正统"至少要包含两个原则:汉族自己统治中国而"不可使异类间之";以道得天下和治天下而不能"舍君天下之道而论一姓之兴亡"。王船山对"道统"作出了祛魅的解释,认为道统的继任者不应局限于韩愈、朱熹等大儒所例举的圣人,任何自觉践履儒家伦理道德、维护和存续中华文化的人都是道统的继任者;道统具有"孤行而无待"的相对独立性,具有超越时空的"亘天垂地而不可亡"的超越性,体现了王船山对于儒者之统历久弥新的坚定信念、存续中华文化的崇高历史责任感、挺立中华文化主体性的历史使命感。王船山反传统儒家正统论和道统论的思想分别对于辛亥时期的革命家和现代新儒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6.
许多研究史前外星宇航学的学者指出,大约在1965至1968年之间,一条有关罕见的考古发现的消息传到我们西方。这是30年代中国的考古学家的发现。从此,一系列正统的关于古代文化的观点被推翻,成为过时的观点。当时苏联的一份科普杂志《卫星》载文介绍30年代末在中国一个人迹罕见的山区的一项考古发现。文章说,  相似文献   
47.
元代民族史观的时代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在政治上的大一统影响到学术风气与思潮的发展,其具体表现为正统论对宋代理学的继承,以及它随时代发展而发展的特点.在它的推动之下,元代民族史观也体现出更为开阔的认识.但由于民族压迫的客观存在,官修史书与私人著作之间在此问题上有着较大的差异,体现出民族史观发展的复杂性特征.  相似文献   
48.
49.
史学上之正统论对明清历史小说的创作影响深远。正统论既影响了明清历史小说的整体架构,也影响了具体作品的思想倾向。具体而言,史家所推崇的汉族正统王朝——汉唐宋明成为历史小说创作的重点,"严华夷之分"观念导致了清中叶以前少数民族王朝史小说的缺失。当然,明清历史小说中的正统论也具有其独特性,它较之史学观念更具有天命与道德色彩。  相似文献   
50.
山寨:发端于广东的一些小手工业作坊,模仿成名品牌,山寨手机、山寨MP3、山寨数码相机等IT行业的另类产品蜂拥面世。“山寨”一词含有占山为王、不被官方管辖的意味,字面本身极具“野性”,由此,山寨艺人、山寨鸟巢、山寨春晚、山寨一条街等一夜梨花处处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