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5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9篇
社会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秋实 《老友》2009,(8):4-7
徐国武将军是江西省鹰潭市月湖区童家镇瑶山村人,1942年11月出生。1960年1月,时年18岁在贵溪中学念书的徐国武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光荣地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982年重  相似文献   
12.
蟒衣考源兼谈明宫廷演剧的武将装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望馆钞本古今杂剧》中的“穿关”是研究明代宫廷演剧的重要材料。作者考察这些“穿关”时发现尽管剧本描绘的武将往往是“披甲戴铠”的“武扮”,但武将的“穿关”却主要采用蟒衣等“文扮”。通过对蟒衣渊源和形制的考察,作者认为明宫廷演剧中武将的蟒衣装扮,主要和明代的赐蟒及宦官演剧有关。  相似文献   
13.
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春天,左宗棠在长沙城南书院读书湘潭县有个周姓大户,正在为大小姐征婚。大家看好左宗棠的实力,鼓动他去应征打擂。 周家大院占地近一万平方米。宅院的大门口竖了一块青石碑,据说乃皇帝钦赐,凡路过此处的文官武将。见了都得落轿下马,叩首而拜,显见这家人是官宦的后代,只因老爷们已经去世,才显得有些落寞。  相似文献   
14.
齐桓公,春秋五霸之首,在群雄并起的年代首开霸业先河.成全他这一霸业"功名"的,内少不了管仲等文臣武将的忠心耿耿,外离不开各诸侯国的真心诚服.而这一切,都源于齐桓公的机敏睿智和交际中彰显出来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5.
《今日辽宁》2014,(5):6-6
早春4月,在阜新市彰武县以二道河子乡为中心的周边7个乡镇,村民们或自愿组合或在村里统一组织下,大帮小伙、车拉人扛地在规划好的土地上栽植一种新的致富树种——树莓。挥汗如雨的村民们坚信,这样坚持干下去,4年后,  相似文献   
16.
北宋在国防上长期被动挨打 ,以“积弱”闻名于史 ,这在相当大程度上与当时武将萎靡、怯懦的精神状态有关。而北宋将领消极精神状态的产生 ,则要追溯到宋朝开国时期的有关政策。正是在宋初统治者 ,特别是宋太宗的刻意打击、压制之下 ,原本强悍的武将群体在精神上逐渐发生了巨变 ,并由此对国防造成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魏源是清代著名思想家,他学问渊博,同时也是位很谦和的人。有一年,武将王锡朋受布政使贺长龄之令,来接魏源到江苏主编《皇朝经世文编》。当他傲气冲冲的来到魏源的家门口,给仆人报上姓名后,竟见魏源亲自走  相似文献   
18.
金朝以武立国,武将在其国运的兴衰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金朝建立之初,众多能征善战的武将为金朝灭辽伐宋,建立强大政权,推行强势外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金朝中期,较为和谐的内外政策及对中原文化的吸收,使武将渐趋儒化,但同时也造成了武将尚武精神的逐渐退化.金朝末年,由于武将整体实力的下降,以武立国的金王朝,最终“亦以兵终”,其国运也走向了衰亡.  相似文献   
19.
王泽 《人才瞭望》2010,(4):75-75
蒋介石爱才,有时真到了“求贤若渴”的境地.犹如刘备和曹操一般。特别是对自己权力集团以外的才俊.极尽招纳延揽之能事.花样百出。对已招至自己帐下的文臣武将,能用则用.无用则弃.不加珍惜.卸磨杀驴。“德才兼备”者是上品.退而求其次则宁用“有德无才”不用“有才无德”.按他的逻辑.“有德无才”顶多误事.而“有才无德”却是要坏事。这个“德”主要是对“领袖”的绝对忠诚和绝对服从。  相似文献   
20.
金代设有"牵拢官"一职,但目前学界对其具体职务以及来源等问题皆缺乏考证。唐末五代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牵拢官",本文从对早期牵拢官的研究出发,充分利用各种史料,力求还原金代牵拢官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