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20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70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123篇
社会学   9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01.
豫西北一带,奉祀紫虚元君魏华存(俗称二仙奶奶)是很普遍的,历唐宋金元而不衰,明清以来她成为本地许多村落的主神。本文从本地两个共同以紫虚元君为主神,又互相结为社亲的村落为个例,探讨北方农村社会组织与宗教活动的互动。明清村镇中创建或重修紫虚元君庙的碑文完全没有收入地方志,本文使用笔者调查时发现的几个未曾发表过的明代碑文,结合实地访谈调查,探讨紫虚元君信仰从明清以来在中国北方的发展及其现状。  相似文献   
102.
朝鲜朝燕行使者眼中的关羽是一个忠义、勇武的形象,这既是他们通过实际观察中国关庙的楹联、题额与塑像、庙制而得出的结果,更是朝鲜民族社会总体想象的集中体现.但与此同时,他们也发现,关羽形象在中国出现了"异化"了的现象,这主要不是指人们狂热地崇拜关羽,而是指人们对关羽的崇拜出现了泛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03.
在太平天国编撰出版的《太平天日》一书中,“逢九妖庙”等于“逢九庙”,也就是“冯九庙”,而不是碰见或遇到“九妖庙”的意思.  相似文献   
104.
105.
98车由岛     
《中文信息》2008,(2):137-137
车由岛,是庙岛列岛中一个十分细小的岛屿,面积仅有0.044平方公里,位于庙岛列岛的东部。车由岛,素有万鸟岛之称,因此岛是多种候鸟迁徒的一个中转站,每年来此岛生息的候鸟十分多,据初步估计,仅在车由岛上繁衍生息的夏候鸟就达1万多只,故将车由岛誉为“万鸟岛”。据统计,庙岛列岛之上共有220余种鸟类,占山东省鸟类总种数的67%,故此,庙岛列岛素有我国北方的“候岛旅站”之美名。  相似文献   
106.
《中文信息》2008,(2):139-139
在我国广博的海域上分布着星罗棋布的岛屿,大大小小足足6530个。通常情况下,将散布在海洋,江河或湖泊中的四面环水,高潮时露出水面,自然形成的陆地称作岛屿,而彼此相距较近的一组岛屿称为群岛。岛屿的成因非常多,但大体上因地壳运动引起陆地下沉或海面上升,部分陆地与大陆分离成岛,如中国的台湾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7.
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结合对山西定襄关王庙大殿现存木构建筑和相关文献的梳理,认为定襄关王庙大殿在北宋宣和五年(1123年)初建时,前檐应为三开间,使用制同后檐的阑普组合,且平柱应在现明间两侧补间铺作下。元至正年间对大殿进行修葺时,前檐改用檐额,并改换前檐平柱。移至今天的位置。定襄关王庙大殿是檐额制度在元代继续使用的重要例证。通过对檐额做法和金代早期木构建筑使用内额做法的分析,笔者认为,二者在做法上应具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08.
民国时期北京庙产兴学风潮——以铁山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庙产兴学起自清末维新变法。民国时期,北京多次发生逐僧毁佛事件。北平市公安局进行寺庙调查,并建立登记制度,为以后的侵夺庙产提供了更为翔实的依据。作者利用民国时期的报刊资料,以东珠市口铁山寺案为例,梳理民国时期北京“庙产兴学”风潮的起因与经过,及其对北京佛教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9.
清末四川庙产兴学过程中,作为庙会公产资源之一的庙树,在各地都曾被砍伐,以为修缮、营造学堂之用,或筹作学堂运作经费。在不同的地区,砍伐庙树的目的和特点有所不同。同时,砍伐庙树过程中存在弊混谋利的情况,引起了大量的冲突和诉讼,反映出清季推行现代化过程中国家与民众及民众团体在传统的习惯、仪式和信仰问题上常发生的对抗。对这一问题的考察,可增加我们对晚清地方学务运作过程和近代乡村社会文化变迁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0.
庙底沟彩陶属于仰韶文化,对均衡、对称和色彩等形式规律有了自发的意识。其造型多平底,器腹较大,体现了实用与审美的辨证统一。泥条盘筑和慢轮修整等工艺的发展,使器物规整均匀,线条曲折且带流。仿生器物由器向艺发展,拟人化器物体现了女性崇拜,且有了立体雕塑的效果。纹饰以仿生为主,多为植物纹和鸟纹,花卉纹在后期占绝对优势,鱼纹则退居附属纹饰。早期多写实,后期变形的几何纹逐渐增多,表意性更为丰富。圆点在几何纹饰中起到了中心连接作用,点线造型、弧形线运用自如,影象式的表现手法起到了虚实对比的装饰效果。色彩意识也更为强烈,明快和谐的红底黑花纹饰是其特色,图案繁复多变,运笔流畅,构图严谨,具有很高的装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