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20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70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123篇
社会学   9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危素是元末政坛显要、文史大家,明初却沦为贰臣代表,后世文人多津津乐道其“谪守和州余阙庙”的凄惨结局,演绎出诸多故事版本,以至几成定论。事实上,危素晚年虽贬居和州,但并无“守余阙庙”之辱。最早记载此说的《馀冬录》已明言此系传闻,明初正史文集多无记载,后世方志也有质疑。此说产生的历史语境与洪武初期国家形势和帝王心态不合。危素晚年遭遇除却自身失节有愧之外,更多是明初集体处置贰臣策略调整的必然结果。后世文人在国家形势动荡或民主思潮涌动之际,积极书写、评点危素谪死事件,多为宣扬忠君救国思想,也有出于丑化朱元璋历史形象之用心。今人应正确区分洪武初期不断调整的文化政策,避免以讹传讹。  相似文献   
42.
朝鲜王朝的庙学与书院仿效中国宋明制度,设立庙祠,奉祀先圣、先贤、先儒,使得成圣教育的理想得以具象化,进而也使教育园地神圣化,这是东亚教育圈的共性,不见于西方各国。但20世纪以来,我们受西方教育的影响,只注重学,而忽视庙祠,这种现象亟待矫正。  相似文献   
43.
许珊珊 《现代妇女》2014,(10):331-331
本文主要是对安徽省巢湖市中庙镇当地的庙宇现今的庙宇进行调查研究。中庙镇位于安徽省巢湖市西部,居于巢湖市与合肥市中间地带,三面环水。它的一座古庙就是临水而建。名为中庙,忠庙或为圣妃庙。原先庙里供奉的是焦姥。现今则是供奉着观音、如来、关圣人等多神。以它为中心,人们形成了该区域的信仰。本文就当地人们的多神信仰就行研究,来发现当地民众的信仰问题。  相似文献   
44.
两宋时期,翰林学士对礼乐文化多有贡献。雅乐方面,他们撰写、审定郊庙、明堂乐章,对乐律也多有发明。就祭典而言,他们充任郊祀礼仪使职,参与封禅大典,又详定配享之制与郊祀仪注。至于帝王后妃丧葬之礼,翰林学士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担任礼仪使职,撰写谥议、谥号以及葬礼所用之乐章、挽词、导引歌词、哀册文等方面。  相似文献   
45.
容县真武阁考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武阁一名,可能与道教有一定的关系.道教供奉真武大帝,在这座真武阁内,历史上可能供奉过真武大帝神,也可能住过道士.但这些都不足以说明它为什么要叫真武阁.历史上个别文人,为了卖弄自己的学识,附庸风雅,编造出,容城南都峤山为火,致使容城常有火灾,水能克火,需造北方水玄武庙才能镇住火,故认为真武阁是五行学说的产物.如按这种说法,凡城建在大山之北的都需建一座真武阁来镇压.此说谎谬.考真武即玄武,玄武即水神,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龟蛇.在天文分野上,越人属北方玄武.越人以蛇为图腾,故分野在北方.古代越地建有许多蛇神庙,用以祀祖.此真武阁的民众基础,便是祀蛇神,故真武阁就是蛇神庙.  相似文献   
46.
47.
礼经与早期文献所载的亲迎告庙礼并非限定于亲迎当日,而是在亲迎事宜既定后到亲迎前的时间段内特择一日举行.这一做法也成为唐以来多数朝代天子纳后的惯例.自品官以下至士庶阶层,历代官方礼典则多规定在亲迎当日的清晨告庙,民间婚仪为缩短婚礼仪程亦多选择临行前告祖.两宋时不仅有亲迎前告祖,新婿至女家后还要拜女家先祖,甚至有新妇至男家后新人共拜家庙的环节.朱熹《家礼》明确了男女两家在亲迎当日须分别告庙,明清时期民间婚仪大多依据《家礼》,这一婚俗随之固定下来,至今仍在许多地区延续,成为新人在婚礼这一重要的人生过渡礼仪中与家族沟通融合、 获得身心安顿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8.
49.
“皮场王”在北宋时期最初为普通的皮场土地,由于朝廷的连续加封,皮场土地获得“王”的封号,进入国家祀典体系。崇宁四年,宋徽宗首次提到皮场王原型“壁镜”。而“壁镜”的物种归属,至今没有定论,或言为“毒蛇”,或说是“昆虫”。依据宋徽宗对“壁镜”的粗略描述,结合文献记载,从封祀、特征和功能等方面分析,“壁镜”当为一种蜘蛛。其本身具有毒性,虫体和窠巢均可入药,对于某些病疾疗效显著,从而引起世人的推崇,随之其形象被人格化,而医药功能则被神格化。  相似文献   
50.
释奠古礼起源甚早,属于非时而祭的简约之礼,具有不忘先祖、敬祖归功的礼仪内涵。周代的释奠古礼存在两个受祭系统:先祖先王(多于“庙”中举行),先圣先师(于“学”中举行)。“学”中所行的释奠礼显示出重视人事经验、知识智慧的理性倾向和文教意味,是中国文化由巫到史的历程在礼仪上的具体体现。伴随着孔子及儒学在国家意识形态中地位的提升,历经汉、魏、晋,释奠古礼最终由对先圣先师的群体祭祀演进为专祀孔子之礼。释奠孔子新礼结合了祭祀礼典与讲经活动,南北朝、隋唐时期更形成为规范隆重、自由辩论的学术盛会,以及国家礼仪文化展示盛典,具有了崇圣重师、继承道统、昌明经学的新的礼仪内涵。当代继承和发展优秀礼文化,应处理好礼仪展示和精神承传的关系,发挥释奠礼在增强文化认同和凝聚人心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