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16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39篇
管理学   1476篇
劳动科学   159篇
民族学   197篇
人才学   342篇
人口学   77篇
丛书文集   1937篇
理论方法论   349篇
综合类   4474篇
社会学   1073篇
统计学   18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94篇
  2015年   286篇
  2014年   645篇
  2013年   644篇
  2012年   692篇
  2011年   837篇
  2010年   768篇
  2009年   857篇
  2008年   837篇
  2007年   624篇
  2006年   620篇
  2005年   589篇
  2004年   486篇
  2003年   416篇
  2002年   401篇
  2001年   326篇
  2000年   266篇
  1999年   138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91.
文章对银行不良贷款的主要表现形式 ,产生原因进行了探讨分析 ,并提出了银行贷款风险控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92.
从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看当前道德失范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社会出现了道德失范的问题,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失衡及其所导致的社会不公的存在。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对公民深入持久地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并建立相关机制、完善法制,建立公正合理的道德评价体系,使宪法和法律所赋予公民的各项基本权利真正落到实处,消除社会不公,为道德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3.
从“他者”的角度,在比较禅宗和犹太教的基础上探讨《坛经》,揭示禅宗衰落的原因。“见性成佛”,撇开了佛祖这个“他者”的介入,导致操作上的“大而无当”和“无相戒”的盗用。“无善无恶”、“无人我”等思想,注重的是个人的解脱,不关注“他人”和由“他人”组成的社会,导致社会基础的削弱。  相似文献   
94.
《论语义疏》产生的原因与背景,既关乎六朝经学、学术的诸多情况,又与该时期的思想文化状况,以及梁代的文教政策等密切相联。对之加以探讨,兼具学术史、思想史等多方面价值。  相似文献   
95.
A320系列飞机是由欧洲空客公司生产的单通道客运飞机,采用目前单通道飞机可用的最现代化的完善电传操纵技术,一直广受各大航空公司的好评。但自A320系列飞机投入运营以来,飞机机身的抖动问题一直困扰着航空公司,空客也花大力气研究并解决该问题。但目前飞机机身抖动问题依然普遍存在。本文旨在简要介绍其中常见的抖动现象及常用的排故方法,以避免在排除此类故障时再走弯路。  相似文献   
96.
南唐是五代十国时期南方国家中与中原抗衡的中坚力量, 其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统治者施行保境息民政策、实施阻断北方割据势力南渐的策略 以及唐代江淮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等,是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的重要原因;而与邻邦之间的 长期战争、小生产模式下沉重的封建剥削和日益激化的派系斗争,则使南唐的经济发展仍未 达到理想的水平。探索南唐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其相对性,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7.
语言中的性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本文从语音语调、词汇、语法结构、谈话话题等方面阐述了女性语言的特点和风格,并挖掘出其形成的原因,最后对女性语言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8.
农民工进城就业歧视政策的经济学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某些城市的政府人为设置了农民工进城就业的歧视性制度障碍,主要目的是为了缓解本地下岗职工的就业压力。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歧视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规范和实证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限制民工进城就业的资源配置方式,在对降低城市下岗失业率无实质性帮助的同时,也不利于劳动力市场的发育,在经济上是低效率的。  相似文献   
99.
论南朝宋齐时期的“士庶天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宋、齐两代士庶之间的公事、私事往来与通婚等方面情况的分析,认为宋、齐两代士庶之间已经开始往来、通婚。其原因有政治、经济和思想三个方面。作者还进一步分析了通常用来证明士庶不往来共坐的七个例子,认为其中大部分并不适用于证成士庶分别。文章的结论是:宋、齐两代士庶之界限正逐渐趋向于模糊、淡化。  相似文献   
100.
苏轼一生无论居庙堂之高 ,或处江湖之远 ,皆追求心灵自由 ,达到了物我同一、高凡绝尘的理想境界。该文认为苏轼慕陶、学陶 ,作《和陶诗》12 0余首以明志 ,却始终未能像陶渊明那样挂冠而去 ,归隐田园。究其原因 ,不外乎生活时代、出身背景、思想体系、入仕经历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