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3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125篇
劳动科学   44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1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64篇
理论方法论   88篇
综合类   971篇
社会学   77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由于父权、夫权的强化,封建礼教的束缚以及社会风气的日趋保守,宋代女性的财产权和人身权逐渐减少.而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孝母、尊母极为提倡,因此"为人母"的女性,尤其是寡母在家庭中地位较高,享有一定的财产权和人身权.  相似文献   
12.
浅析政府采购合同的法律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政府采购合同性质的界定始终存在民事合同与行政合同的争论 ,众说纷坛 ,莫衷一是。《政府采购法》第四十三条规定 :“政府采购合同适用合同法。采购人和供应商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应当按照平等、自愿的原则以合同方式约定。”由于立法明确了政府采购合同适用合同法 ,同时 ,又规定了政府采购合同的特殊性 ,因此 ,大多学者理所当然地认为政府采购合同是一种特殊的民事合同 ,这是值得探讨的———关键是要揭示政府采购合同的本质特征。本文在比较民事合同与行政合同本质特征的基础上 ,进而探讨政府采购合同的法律属性。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民事诉讼法和合同法是仲裁法的重要渊源 ,完善仲裁法律体系 ,不仅需要对仲裁法本身进行修改和完善 ,而且还应对民事诉讼法和合同法进行修改和完善  相似文献   
14.
宪法规定了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要使这一法条变为现实 ,并贯彻司法独立原则 ,解决好当一方 (检察院 )要履行监督职责时 ,另一方 (法院 )则视监督为干预 ,千方百计地拒绝监督 ,对监督怀有强烈的抵触情绪的矛盾 ,就有必要从理论上探讨检察监督存在的法理基础 ,以便在实践中正确地架构检察监督的范围、对象和方式  相似文献   
15.
余澜 《兰州学刊》2008,(8):126-128
文章从检察机关参与民事公益诉讼,为车祸中身亡的无名流浪汉维权的真实案例入手,分别从法律、法理、实践经验和国际惯例四个方面论证了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依据,并探讨了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在弥补诉讼主体缺位、健全民事经济法律、完善法律监督机制、提高诉讼效率、鼓励法律参与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邓庆鸿 《理论界》2004,(4):115-116
尽管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推行素质教育的政策实施了这么多年,但在高考魔棒的指挥下,应试教育却有愈演愈烈之势。冠以各种名目的周末、寒暑假补课,早读晚自习和塞满中小学生书包的“学王”、“考霸”,已使他们成为一台考试机器。考分也与他们的自尊联系起来,学生因成绩差而受歧视的现象比比皆是。有些学校和老师为了追求升学率,甚至把一些尚在接受义务教育的所谓“差生”、“捣蛋生”赶出学校。2003年12月12日的《南方周末》报上登载了一篇题为《“差等生”就无权上课?》的文章,里面讲到某中学的班主任侮辱、体罚学生,不让学生上课,甚至逼走学生的事。“在这个原有80多人的班里,转学、休学、失学的学生达18名,绝大部分是成绩差的”。校方的办学政策也间接地推动了事件的发生。试想这样的教育环境,怎能保证学生的身体、心理、  相似文献   
17.
对修改后"民事诉讼再审事由"的解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颁布的<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对民事诉讼再审事由做了重大的调整,由原来的5种增至15种,在内容的列举上比以往更详细,具有了更强的可操作性,也更加符合民事诉讼的规律和机理.但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与争议,有待进一步完善,如实质性事由的规定欠缺操作性,应进行简化和浅化;部分条款表述不够明确具体,需辅以司法解释.  相似文献   
18.
民事简易程序亟需加以完善.完善的现实必要性一是"权利的勃兴是一般背景";二是"冲突增多与司法资源有限是客观需求".完善时必须遵守最低程序保障原则、确保基本公正的原则和司法大众化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的民事执行程序在处理被执行财产过程中,过分强调国家对当事人意志的干涉,在没有区分财产价值范围和性质的情况下,一般都采用评估、委托拍卖等复杂程序进行执行,执行周期长,执行成本高.如果淡化职权主义色彩,适度吸收当事人参与执行程序,对共同共有、金额不大等被执行人的财产采用当事人竞价模式执行,既可以减少执行环节,降低执行成本,迅速处置财产,解决纠纷,防止执行环节的司法腐败,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事人之间财产纠纷的争执,最大程度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民事主体资格问题不仅存在于民事法律关系中, 同时对其他法律关系也会产生影响。关于这一问题在理论研究中还存在一些缺陷。本文就有关问题提出质疑并进行反思, 以求引起重视, 达到完善我国民事主体资格理论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