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8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125篇
劳动科学   44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1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64篇
理论方法论   88篇
综合类   973篇
社会学   77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劳动合同有效订立后尚未履行完毕前,有时需要通过劳动合同变更使劳动合同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对劳动合同变更的概念、劳动合同变更与民事合同变更的区别、劳动合同变更的条件及效力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劳动合同变更具体法律制度的构建与完善。  相似文献   
72.
市场经济条件下,民事维权作为私法主体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手段对正常的交易秩序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其往往是以一定的财产利益作为维权目标,因而容易与诈勒索罪的行为混淆,前不久的黄静维权案更是让民众对这二者的界限产生了激烈的争论。笔者认为区分二者的关键,一是主张的目的是否正当;二是看手段是否正当。只有严格把握这两个条件才能将正当的民事行为与犯罪行为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73.
第一审程序是整个民事审判程序的基础,充实第一审程序,有利于保障当事人充分行使诉讼权利、有利于提高法院民事审判的质量和效率.当下,有必要通过完善民事诉讼的程序规则,使法官和当事人协同促进诉讼来加强第一审程序.向后挪动允许当事人提交证据资料、增加或变更诉讼请求、提起反诉的时间界限,允许当事人提起预备之诉,强化法官的阐明义务,坚持"适时提出主义",是强化第一审程序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4.
白洁,1962年出生,1984年毕业于西北政法学院法学专业,获法学学士学位。现为新疆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研究会、婚姻家庭法研究会理事,新疆法学会理事,乌鲁木齐仲裁委仲裁员。  相似文献   
75.
76.
民事检察制度的核心内容是检察机关通过行使公诉权参与民事诉讼活动,它以"国家适当干预"为基点,以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俄罗斯民事检察制度几经变迁,在"人、人的权利与自由具有最高价值"的宪政理念基础上,实现了从苏联时期的超职权主义诉讼模式向以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为主诉讼模式的过渡,建立了富有特色的、具有现代意义的民事检察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77.
《领导决策信息》2013,(22):18-19
2013年度中国城市管理进步奖推荐案例商事登记是指商事主体或商事主体的筹办人,为了设立、变更或终止商事主体资格,按照有关规定提出申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登记并予以公示的法律行为。经国家工商总局批准,2012年5月16日,东莞市推出《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在大朗镇启动商改试点。  相似文献   
78.
近年来,随着人民法院民事执行案件的数量的大幅增加,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执行过程中执行人员滥用执行权,损害当事人及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损害了司法权威。“执行难”、“执行乱”成了执行领域中突出问题的最形象化表述。  相似文献   
79.
当前我国民事执行的现状不容乐观,执行难问题在民事司法实践中日益凸显,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造成民事执行难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本文拟从观念、理论研究、体制、运行机制四个层面加以分析,并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在四位一体的模式下应对执行难问题的模式,以期缓解当前执行难。  相似文献   
80.
近些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生活的迅速发展,导致了民事诉讼和新类型诉讼案件数量的增多,原有的诉讼制度已无法有效满足新的社会需求,案多人少、效率低下的诉讼困境越来越突出。本文试对民事速裁制度的法理基础进行探究,期望对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