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9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125篇
劳动科学   44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1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64篇
理论方法论   88篇
综合类   967篇
社会学   77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35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民事审级制度是决定一个民事案件在正常情况下能够获得重新审查机会的基本制度,而保证效率与公平的最大化实现是设计民事审级制度所要实现的根本目标.我国当前两审终审的民事审级制度具有单一性和死板性,无法适应民事案件多样化的要求.因此应当将其改造为三审终审为主,辅以一审终审的民事审级制度.  相似文献   
992.
目前我国民事司法的法源存在的问题,突出的表现为两大问题:一是已有的法源范围确定是否科学和适合我国的司法实践需要;二是不同法源之间在实践中发生冲突时如何确定适用层次。本文在对中外法源的比较后认为:在当前民法典起草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对这两个问题的研究和讨论,在《民法典》颁布时解决这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3.
994.
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不断发展完善,但关于原告资格争议不断。原告资格与民事诉讼中诉的利益、诉权理论、处分原则和两造平等存在冲突。学界提出担当人说、补位说、程序当事人说、代表人说和代理人说等理论,试图调和冲突。然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原告资格本质上是法律拟制的程序中利益主体,法律拟制遵循拟制法定、有效环保和便利诉讼的原则,利益主体只存在于诉讼程序中。此观点具有理论和实务上的合理性。基于此观点,只有检察院和部分环保组织适于作为原告,同时应完善相关配套措施。该研究有助于破除现有原告资格的桎梏,确立适当的原告资格,推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发展。  相似文献   
995.
原静 《社区》2003,(23):51-51
随着普法教育的深入开展,公民的法制意识普遍提高,用诉讼方式解决民事纠纷成了人们的首选。但是,由于人们对民事法律规定、法律程序不懂或知之甚少,总觉得做被告打官司是件丢人没面子的事,因此,常常出现被告拒不到庭或败诉及对裁判结果不满意的一方当事人拒绝签收法律文书的现象。他们认为这样做,法院也奈何不了他。其实,这种  相似文献   
996.
长期以来,在我国民事诉讼理论和实务界占据主流地位的是前苏联学者提出的二元诉权说。诉权具有程序意义和实体意义的观点对法院的审判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很大程度制约了民事诉权得到充分有效的保护。因此,有必要对二元诉权说的理论主张和实际影响进行系统地反思和评判。  相似文献   
997.
法院调解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半个多世纪以来 ,人民调解制度在解决纠纷 ,缓解社会冲突 ,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发挥了不容低估的作用 ,但是 ,改革开放以来 ,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治国方略由“人治”到“法治”的转型 ,使社会结构 ,社会成员的心理结构 ,乃至纠纷解决的行为模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在发展 ,过去一些行之有效的东西 ,在新形势下未必行得通。随着人们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 ,人们都已知到了应该积极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改革的步步深入 ,使得传统的民事诉讼制度的不适应性日益显现 ,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直接关系到我国能否尽快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 ,成为近年来法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998.
杨标 《老年人》2003,(4):14-15
在一场邻里纠纷中,一棵梧桐树被人砍掉了。梧桐树的主人公堂告状,不但要求砍树人赔偿树木损失,而且还索赔精神损害费,最后法院支持了原告的请求。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砍倒一棵树会引来精神损害赔偿?顶替兄长当壮丁临别含泪栽梧桐1939年6月,家住湖南省新晃县鱼市镇的作田汉子杨高被国民党政府派了壮丁。抓丁的上门要人,恰逢杨高外出做工去了。面对凶神恶煞般的盘问,杨高的妻子姚金珍死活不肯说出丈夫的去向。抓丁的火冒三丈:“老公跑了,就把老婆关起来!”就在这时,只听见一声大吼:“别碰我嫂子,我替我哥去!”说话的是杨…  相似文献   
999.
近年来,患者因为医疗过错行为遭受精神损害而诉请赔偿的案件日益增多。精神损害赔偿涵盖补偿、抚慰、制裁三种功能,成为“人格权法保护民事主体人格权益.制裁侵权人违法行为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法律手段”。我国对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探索和研究起步较晚,至今没有形成被普遍认同和接受的“赔偿理沦”,理沦界、实务界对医疗违约行为所导致的精神损害能否诉请赔偿一直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1000.
民事"执行难"的问题非常突出,其形成的原因主要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也表现在司法体制和法院自身体制等方面.分析成因,有助于我们寻找解决"执行难"的良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