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6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220篇
劳动科学   31篇
民族学   14篇
人才学   2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85篇
理论方法论   136篇
综合类   1369篇
社会学   133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72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187篇
  2009年   188篇
  2008年   202篇
  2007年   191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杨梅  张放 《理论界》2012,(8):61-64
笔者通过对调解制度的产生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对调解制度的改造及改革开放后调解制度的发展,来分析中国民间调解制度的历史演变。我们相信人民调解制度在充分汲取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法治的丰富营养后,会更好地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地发展。  相似文献   
42.
在民事执行方面,不仅理论上专家学者在这个领域少有论述,而且实践中中国现行法律对其规定也非常少,导致实践中执行当事人主体的调整呈现出多样化、复杂化和疑难化,直接后果就是法院执行难度增加,执行当事人上访数量增加。为缓解法院执行难,减少执行当事人上访数量,解决法院执行压力大,应当从三个方面厘清民事执行当事人主体调整的范围和程序救济:一是执行调整的主体范围;二是执行规范调整的启动程序;三是完善执行审查及救济程序。  相似文献   
43.
高留志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11):15-17,107
民事补偿是由非违法者对受害人的损失予以填补的民事法律制度,非违法者对受害人损失的补偿是特定情形下感激的道德义务的法律化。民事补偿制度有行为人补偿制度、受益人补偿制度和共同体补偿制度等三个类型。但无论是行为人、受益人还是共同体予以补偿,都建立在适法事实的基础上,因而民事补偿的性质是民事义务。民事补偿不具有惩罚性,其范围原则应限于受害人的直接损失。  相似文献   
44.
只要承认劳动关系与民事关系不同,那么,就要承认用于调整劳动关系和民事关系的程序法就应当有所不同。但是,目前我国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调整这两者的程序法统一为民事诉讼法,这不仅明显缺乏理论基础,而且对于日益增长的劳动争议处理的效果也十分不理想。因此,本文提出高度盖然性占优势的证明标准在劳动争议案件中重新构造。  相似文献   
45.
.普遍管辖权原为在刑法领域惩治某些严重侵害人权的国际犯罪的手段。近年来,随着人权普遍保护理念的深入人心,以美国为主要代表的部分国家和国际社会中出现了建立普遍民事管辖权制度的思潮,并且通过立法和部分判例产生了一定影响。但综合来看,普遍民事管辖权为世界各国充分接受的时机仍不成熟。目前,吸收普遍民事管辖权的合理价值并对现有制度进行完善仍然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46.
沈念祖 《21世纪》2014,(3):40-42
第一次站在律师席位上的李志,看到穿着法袍坐在台上的昔日同行们,心里说不出个中滋味,“原来一直坐台上,现在突然坐到台下,感觉怪怪的。”  相似文献   
47.
本文通过分析卡多佐对司法决定过程的一系列追问和他在三类案件中对法官作用的定位,指出司法过程的实质是法官创造法律,而法官创造法律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福利。围绕法官造法这一核心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它三个方面的限制,将卡多佐的思想做了进一步的梳理。  相似文献   
48.
正民事权益是指公民在民事活动中享有的权利和利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生命权: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伤害和杀害的权利,以及取得维持生命和最低限度健康保护的物质必须的权利。健康权:公民所享有的保持其躯体生理机能正常和精神状态完好的权利。姓名权:公民依法享有的决定、使用和变更自己的姓名,并要求他人尊重自己姓名的权利。名誉权:公民、法人保持并维护自己名誉的权利。荣誉权:公民、法人所享有的,因自己的突出贡献或特殊的劳动成果而获得的光荣称号或其他荣誉的权利。  相似文献   
49.
公司法上的逐渐放松对公司治理法律约束的发展趋势导致了公司治理结构从股东会中心主义向董事会中心主义的转变,公司出现内部人控制的局面,造成公司内部腐败及商业贿赂风险的增大。反商业贿赂立法通过刑事责任的规制而对公司的董事、经理及其他工作人员的行为起到阻吓的作用,通过民事责任的规制为受到公司腐败行为侵害的相关主体提供了救济,成为较好的约束公司治理的外部机制。我国反商业贿赂刑事立法规范较为完善,但民事规范不足,应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反商业贿赂民事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50.
邢钢 《江西社会科学》2019,39(1):184-192
公司准据法适用范围限定在司法实践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有关事项是否属于《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第14条列明调整的事项面临再次识别和归类,同一事项是否属于第14条调整事项存在截然不同的裁判结果,这是由于第14条所列明调整事项过于笼统、简略和抽象所致。借鉴先进的立法经验,确立公司准据法适用范围的客观标准,尽可能扩大和细化公司准据法适用范围的列举事项,通过非结论式正面清单的方式列举公司适用法所调整的事项,这是解决我国司法实践中所出现的限定公司准据法适用范围问题的正确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