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6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220篇
劳动科学   31篇
民族学   14篇
人才学   2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85篇
理论方法论   136篇
综合类   1369篇
社会学   133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72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187篇
  2009年   188篇
  2008年   202篇
  2007年   191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91.
张璐 《经营管理者》2013,(18):233-233
法国法官选任制度虽然有其官僚化倾向,但严格的任前培训和专业化的标准与规范化的程序保证了法国法官的高素质,虽然职业共同体构造存在欠缺,但却造就了司法价值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92.
王娜 《经营管理者》2013,(24):237-237
仲裁作为一种争端解决方式,由于其方便快捷的审理程序,尤其对于仲裁员的自主选择,使其越来越多受到当事方的青睐,而仲裁协议是仲裁机构依法享有管辖权的重要依据,仲裁协议属于民事契约的一种,但是仲裁协议又区别于民事契约,尤其在协议的有效性上面,本文主要针对因为主体不适格的情形而导致协议无效,以剖析仲裁协议和民事契约的重要区别。  相似文献   
93.
法官职业化与司法民主化是学理上所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二者在实践上也时常存在冲突和矛盾。法官职业化建设是中国法治进程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法治社会的必经之路。但是,鉴于职业法官自身固有的局限性,法官职业化又不能太过绝对。在这个问题上,应该跳出要“法意”还是要“民意”的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一方面坚持职业化道路不动摇,另一方面也要重视利用非职业化元素为法治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94.
本文对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限制进行浅要地分析.法人作为现代社会实体中的一个人格化的和重要的民事主体,同自然人一样具有民事能力,包括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责任能力.  相似文献   
95.
要求法官在裁判中实现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的统一,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反而会给司法权带来困惑。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具有不同诉求,而且社会效果在现代社会中并非单一的要求,是司法裁判所无法满足和听从的。应当坚持法官裁判的法律标准,在裁判活动之外可以适当考虑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96.
劳动合同有效订立后尚未履行完毕前,有时需要通过劳动合同变更使劳动合同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对劳动合同变更的概念、劳动合同变更与民事合同变更的区别、劳动合同变更的条件及效力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劳动合同变更具体法律制度的构建与完善。  相似文献   
97.
《领导决策信息》2014,(12):12-13
正根据深圳市委常委会1月21日通过的《深圳市法院工作人员分类管理和法官职业化改革方案》,法院工作人员将划分为法官、审判辅助人员和司法行政人员,并对各类人员实行不同的管理制度。法官将直接作为第四类别公务员,单独按照法官职务序列进行管理,以法官等级定待遇。  相似文献   
98.
市场经济条件下,民事维权作为私法主体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手段对正常的交易秩序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其往往是以一定的财产利益作为维权目标,因而容易与诈勒索罪的行为混淆,前不久的黄静维权案更是让民众对这二者的界限产生了激烈的争论。笔者认为区分二者的关键,一是主张的目的是否正当;二是看手段是否正当。只有严格把握这两个条件才能将正当的民事行为与犯罪行为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99.
第一审程序是整个民事审判程序的基础,充实第一审程序,有利于保障当事人充分行使诉讼权利、有利于提高法院民事审判的质量和效率.当下,有必要通过完善民事诉讼的程序规则,使法官和当事人协同促进诉讼来加强第一审程序.向后挪动允许当事人提交证据资料、增加或变更诉讼请求、提起反诉的时间界限,允许当事人提起预备之诉,强化法官的阐明义务,坚持"适时提出主义",是强化第一审程序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0.
白洁,1962年出生,1984年毕业于西北政法学院法学专业,获法学学士学位。现为新疆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研究会、婚姻家庭法研究会理事,新疆法学会理事,乌鲁木齐仲裁委仲裁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