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2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118篇
劳动科学   22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17篇
丛书文集   334篇
理论方法论   47篇
综合类   681篇
社会学   57篇
统计学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经理人》2012,(12):10
@经理人:三一重工董事长梁稳根透露,三一状告美国CFIUS及奥巴马的官司将在11月28日开庭决定是否立案。他表示,起诉是因三一在美投资受到了不公正待遇,如未获立案还将诉诸最高法院,将为此"抗争到底"。@郎咸平:【10月18号三一集团高调宣布起诉奥巴马,这是美国总统第一次被外国公司起诉,乍听下来非常解气,难道奥巴马否决三一收购风电场项目违  相似文献   
32.
民事诉讼调解,又称法院调解,是指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在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愿的情况下,由人民法院审判人员主持,就双方当事人争议的实体权利、义务,进行协商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诉讼活动和结案方式.调解协议,是指在人民法院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就其争议即实体权引义务所达成的,并经人民法院批准通过的协议.  相似文献   
33.
检察机关在办理民事申诉案件过程中,在双方当事人之间做好沟通、协调工作,促使双方互相谅解和妥协,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结案了事,已成为处理案件的主要方式之一①。但实践中,对这种结案方式缺乏分析、归纳和总结,导致认识与界定不一,没有最终形成制度体系。文章对这种结案方式,从概念属性、价值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旨在构建一种科学合理的非裁判性纠纷解决制度,有效化解民事诉讼纠纷,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34.
民事诉讼中法官公开法律见解具有重要意义,但实践中应"如何为"却颇有难度。法律见解公开的范围应从广义上把握,与诉讼标的、待证要件事实、证明责任分配、民事行为性质和效力以及裁判所适用法律规范相关的法律见解都应公开,但也有一定限制。法律见解公开的场合包括混沌、冲突、忽略和相异等。公开法律见解应贯穿于从案件受理后到法庭辩论终结之前的诉讼程序中,但需向院、庭长或审委会汇报的案件在时间上有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35.
1928年国民政府奠都南京后,开始颁布一系列法案和政令重组大革命时期的民众团体组织,以拓展其在社会中的权控范围。汉口邮务工会作为邮政体制下的邮工组织,在成立伊始,便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阻力而引发邮潮。这一过程中,汉口特别市党部依据整理民众团体的法律,极力推动汉口邮务工会的成立,此时与湖北邮务管理局的立场发生严重冲突,市党部虽积极承认工会的合法性,然而这一法律依据却遭到了交通部的行政命令式的否认,最后在私人协商情境下达成了一个非正式协议。国民党团体指导权和政府邮政管理权之间的冲突在此一事件中充分表现出来,纠纷最终在维护地方治安的共同旨趣下悄然解决。  相似文献   
36.
《社科纵横》2019,(10):108-113
自代表人诉讼制度建立以来,各学者对该制度的评价褒贬不一,其中最热烈的争议点莫过于该制度的使用价值是否过于低下,以及是否需要将代表人诉讼制度予以废除而引进美国的集团诉讼。虽然法律文本对代表人诉讼制度的相关规定稍显简略,但从总体而言,该制度是较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处理群体纠纷的方式。本文希望从代表人诉讼制度的性质界定入手,分析其与美国集团诉讼以及日本选定当事人制度之间存在的区别,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该制度存在的缺陷与实践困境,对其作出较为理性的整体分析,并尝试作出合理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37.
为了有效地打击贪污贿赂犯罪与恐怖活动犯罪这类重大犯罪案件,新刑事诉讼法增设了未定罪没收程序。从立法现状、立法目的以及刑事诉讼基本原则来看,设置未定罪没收程序合理且必要。从立法背景、目的、整个诉讼程序、诉讼标的、与犯罪事实的关系以及合法财产保护各方面来看,未定罪没收程序应该是一项刑事诉讼程序。作为一项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刑事诉讼程序,未定罪没收程序具有相对独立的证明标准——证据优势;作为一项针对特殊案件类型的刑事诉讼程序,未定罪没收程序应适用特殊的证明责任分配原则——证明责任部分倒置。同时,实践中该程序要得到有效适用,须解决案件类型范围与涉案财产范围认定的难题。  相似文献   
38.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最初主要适用于刑事诉讼领域,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法制观念的增强,这一规则逐步扩展到民事诉讼领域。虽然我国在民事诉讼立法和司法解释中有所规定,但都比较笼统和模糊,不利于操作。为了使该规则在实践中得到更好的应用,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第一,非法证据的含义;第二,我国在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立法中的不足;第三,我国在民诉中建立非法证据规则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39.
电信诈骗犯罪具有高科技性和高智能性,形式多样,作案隐蔽,地域跨度大等特点,危害性极大。尤其是其隐蔽性、跨地域性,使得对案件的追诉机制显现出一定的漏洞。文中通过探讨几种常见的电信诈骗形式,分析其特点,研究目前刑事追诉机制在电信诈骗案件中存在的漏洞,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0.
梅丰 《管理科学文摘》2012,(10):170-17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司法理念的进步,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在司法公正的视野下,一些问题和不足渐渐浮出水面,亟需面对如何完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实现“司法正义”,达到惩罚与保护的双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