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26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5篇
人才学   8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132篇
理论方法论   22篇
综合类   209篇
社会学   41篇
统计学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围绕司法与民意的讨论,目前各界存在原因认知、概念认知、价值认知上的观点错位,影响民众对司法回应的肯定.作为法律适用机关的法院在回应民意上具有不同于政治机关的特点,必须以一种理性、中立的态度审慎地回应民意,做到有理有节、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回应过程中,应当根据民意的特点着重处理法意与民意、社会民意与权力意志之间的矛盾冲突关系,为此,必须在回应民意的时机选择与方法操作上遵循司法活动的基本规律.通过认定疑难案件的程序操作,使得外在的民意得以稳定化,以程序阻隔"舆论暴力";通过法律论证的操作,以普遍化、一致性与融贯性三原则检验与提升民意本身的合理性程度,以方法压缩个人恣意.法院的回应是对成熟且理性的民意的回应,建立在个案基础上的回应能逐步挽回民众对法院的信任.  相似文献   
72.
探究司法如何应对民意,就必须加强对民意形成过程的认识和理解."群体极化"理论对网络时代的民意形成机制有较强的解释力.理论上,群体极化效应主要由两个机制形成:名誉机制和信息机制.中国因其国情也给群体极化效应提供了特殊要素,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交流模式加剧了群体观念极化的频繁发生.本文以论述"群体极化效应"为主线,加入对关于民意形成机制的其他成果的简单综述,以期能够引起法学界对民意本身的重视.  相似文献   
73.
吴江 《人才瞭望》2010,(3):53-53
中组部副部长、人保部部长尹蔚民日前表示,今后将探索从优秀工人、农民等生产一线中考录公务员的办法,把招录有基层工作经历公务员作为公务员考录工作的头等大事。(《中国青年报》2010年1月6日)  相似文献   
74.
政声人去后     
齐夫 《中华魂》2010,(5):32-32
记得有一副很有名的楹联叫“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政声.就是对官员业绩品行的评判。在任时听到的评判,往往水分大,可信度低,因为人家怕你,或有求于你,自然是好话多多,溢美不胜。如果卸任后,离开了领导岗位.还能听到人们的赞誉,那才是最难能可贵的,也是对你的政声含金量最高的肯定。  相似文献   
75.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社会各阶层公民意识崛起,公民政治参与积极性空前高涨,而互联网为大众的政治参与提供了宽广的平台,高涨的参与热情与宽阔的互动平台相结合使中国社会迅速进入"网络问政"时代。但受个别公务员存在认识误区、政府信息不透明、相关责任追究和监督机制缺失等因素制约,政府在网络问政过程中的公信力缺失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应提高政府的网络问政的能力,加速完善网络问政系列制度建设,实现问政的制度化、机制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7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逐步成熟和市场的日渐扩大,网络媒体的影响逐步增强甚至渗透到政府公共管理领域.在这一背景下逐渐兴起的网络民意表达已然成为实现公众参与政府管理的重要途径,即越来越多网民正通过网络渠道表达自身利益诉求或对社会问题的看法.因此,面对不断兴盛的网络民意,政府应该变被动应对为主动回应.以大胆迎纳的认知心态,转变对网络民意的基本态度;以科学引领的智慧技巧,打造网上官民良性互动的机制;以积极主动的行为选择,改变政府应对的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77.
网络问政是互联网时代的有效执政方式,也是现代执政党实现科学、有效执政的必然选择。网络问政能力已经成为现代执政党的核心执政能力之一。网络问政在中国才刚刚起步,但国外已有先例,其实质是执政党对待网络民意的态度问题。在互联网日渐发达和普及率持续走高的今天,积极借鉴、吸收国外网络问政的经验、教训,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核心执政能力建设的新课题。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而言,重视网络民意,是实现网络问政的前提;引导网络民意,是实现网络问政的保证;回应网络民意,是实现网络问政的根本;构建网络反腐新模式,是加强廉政能力建设的应有之举。  相似文献   
78.
郭维军 《社区》2012,(19):8-8
我们的城市和社区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表现在城市建设发展上,更深刻地表现在人们经济、社会地位和思想认识、道德观念的深度调整以及社会关系的复杂变化中。  相似文献   
79.
民意具有法律民意与公众意见、公开民意与潜隐民意分型。借由权力部门和媒体、公众、学者意见构筑了民意表达二维构造。在静态层面,民意表达又具有直观性与非专业性、倾向性与流动性、广泛性与非组织性的特质。在民意表达过程中,公众表达自由与当事人正当权益、独立性司法与结构性诉讼、法律发展动因与非制度化表达恣意是其潜藏着的矛盾。要改变这些现状,司法部门应及时发布案情资讯,在改造程序化制度装置基础上,畅通民意表达渠道。  相似文献   
80.
刑事司法领域中的民意是公众在对因为某种原因受到社会各界格外关注的刑事案件认知、判断的基础上,根据法律正义的外在社会价值形成的带有普遍倾向和较多道德成分的观点或意见.民意是与案件处理结果有关(直接或潜在)但被国家排斥在刑事诉讼活动之外的一种重要利益的体现.司法以审慎的态度吸纳有效民意,符合司法民主的要求,并可克服法律滞后于生活之弊端.民意的刑事政策化则是实现民众合理司法诉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