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6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9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1.
上世纪20-40年代,中国思想文化界特别关注文学的民族性问题,这一关注具体表现在:"民族主义文学"主张的提出与论战;"民族形式"的讨论;以及从思想文化层面上对"民族精神"的提倡。这些主张与论争对于我们思考文学民族性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上世纪20-40年代关于文学民族性的论争基本是从政治与现实需要出发,更习惯于从民族本位的立场出发思考文学民族性问题,而在一个全球化来临的时代,关于民族性问题的思考则应该具有一种世界性的眼光与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的政治专制与社会动乱同它的文学成就相比较,形成鲜明的反差,这里存在一种宪政理想与政治现实的矛盾。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作为近代以来已经深入人心的现代政治理念,宪政对知识分子的精神鼓舞和对统治者的某种抗拒都不容忽视。正是这样一种文化为现代文学艰难地开辟了生存空间,其中的启迪值得我们深思。为了进一步探讨宪政、法制以及政党政策与民国文学的关系,本刊约请了四位学者分别就宪政理想与民国文学空间、民国语境下的左翼文学、抗战时期民国政府文艺政策的两面性和抗战期间关于文艺民族形式的讨论等问题进行研讨,以期引起学界更多关注的与思考。  相似文献   
13.
民族形式是毛泽东思想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它有着非常复杂的理论资源,从马克思、斯大林的民族理论到中国哲学思想,都对毛泽东民族形式概念的形成产生了影响。推动民族形式概念产生的核心动力,则是理论与现实层面的双重需要:一方面,以国民党三民主义为代表的民族主义思想走向僵化,难以回应时代的需要;另一方面,20世纪30年代共产党的民族主义转向,呼吁建立自己的民族主义理论。两者结合构成了毛泽东民族形式概念形成的历史语境。  相似文献   
14.
<正>九月的云贵高原硕果累累,多彩的贵州大地万众欢腾。9月10日至18日,第九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贵州省贵阳市盛大举行。五十六个民族手牵手,风采展神州;五十六个民族心连心,辉煌写中华。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民族团结进步的盛会,是展示中华各族风采  相似文献   
15.
《东岳论丛》2019,(6):13-20
抗战转入相持阶段前后,左翼知识分子围绕"民族形式"问题展开了论争,核心是如何认识传统旧文化和五四新文化的问题。这场论争首先在重庆的知识分子中进行,随后延安的知识分子也加入其中,他们以《中国文化》杂志为阵地,在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指导之下,展开了对于传统旧文化和五四新文化的重新认识,明确了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才是"民族形式"的中心源泉。在这种思想认识下,延安的知识分子转向了对于现实生活的关注和对于传统文化资源的重新发掘,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新民主主义文化,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16.
大后方诗歌研究的滞后导致人们对大后方特殊的诗歌观念的忽视。从抗战时期大后方诗歌情感内容的探讨、诗人创作路向的选择、诗歌民族形式问题的论争以及抗战诗歌艺术缺失的批判等角度展现大后方诗歌观念的概貌,对现阶段科学解读抗战时期大后方的诗歌观念及其艺术价值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刘邦奎  周丽 《船山学刊》2008,(4):186-190
20世纪四十年代的"民族形式"论争是抗战时期政治意识形态渗透下的一场非纯文学问题之争,它的兴起有其必然的历史原因和时代需要,同时也对20世纪中国文学产生了难以磨灭的影响。本文回溯论争要点,结合实践情况,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从追求文学民族化的视角总结和反思了四十年代"民族形式"运动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8.
产生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新农村通俗小说文体 ,是毛泽东以民族形式为本位的文体观实践的产物。通俗农村问题小说、通俗农村抒情小说和章回体战时小说是构成这一文体的三种样式 ,以各自的审美特征体现着新通俗农村小说民族形式的丰富内涵。这一文体创造体现了从群众化到民族化的基本规律 ,但在具体途径上却表现为两种相反相成的艺术化过程 :新文艺小说文体的大众化、民族化过程和传统旧章回体小说的现代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胡风集作家、文艺理论家、党组织领导、编辑等多种身份于一身,面对启蒙与革命的艰难选择,胡风常常陷入半官方半民间的尴尬境地,走了一条与左翼主流文学迥异的道路。本文从“五四”新文艺评价、民族形式讨论、现实主义理论建构三个密切相关的方面,对胡风的启蒙主义文艺思想进行较为全面的梳理与评价。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民族》2007,(11):30-31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在1953年举办的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和竞赛大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联合主办、由地方承办,每4年举行一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