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9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60篇
人才学   8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92篇
理论方法论   25篇
综合类   460篇
社会学   30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属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认为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具有民族性、政治性与公共性三大属性,其中:民族性是通过发展民族关系、自治机关民族化、自治权以及政府过程等方面反映出来;政治性与民族性结合,在处理民族政治关系和构建民族政治秩序中表现出来;公共性与民族性融合,通过管理主客体、公共权力、价值取向和公共利益等方面体现出来。民族性是最为突出的属性,是政治性、公共性的内核,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属性是民族性、政治性、公共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62.
从表现的民族精神到艺术方式、欣赏习惯,小说<年月日>都带有鲜明的民族特殊性,同时又表现着当代人类文明进程中普遍的困境和世界各民族艺术形式的共同追求.  相似文献   
63.
时代氛围的相似、个性气质的相近,使隔100年的郭沫若与雪莱产生了心灵的共鸣,使《天狗》成为《西风颂》的异域回响,成为反映时代心理、时代气度、时代精神的中国战歌。郭沫若超人的才气与喷薄的激情也使《天狗》带上了艺术表现粗糙的硬伤。  相似文献   
64.
姜峰 《学术探索》2004,(6):107-110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沈从文的创作中对生存经验的复杂关照和对审美体验的丰富传达 ,使文本具有一种新旧杂陈的繁复的美感内涵 ,建立起审美主义的多重视野。沈从文的湘西风情小说 ,民族性与现代性合二为一 ,其现代性借民族性来实现 ,民族性在现代性中获得存在的理由。他的存在意义在于 ,对中国的现代性选择而言 ,是一种丰富和补充。  相似文献   
65.
何天明 《阴山学刊》2004,17(6):36-40
在内蒙古建设民族文化大区要以科学发展观的这一思路为指导,站在时代的高度,面向世界,面向全国,将文化的时代性同地区性、民族性结合起来,树立解决文化与经济发展及各类文化间的不平衡问题的宏观战略目标,把微观的诸多目标统一到社会发展对文化提出的要求上来.  相似文献   
66.
文化作为人类特有的现象,乃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产物。文化总是在一定的时空架构中才能存在和发展的。源于人类精神和物质实践活动的一致性和差异性,以及文化创造的特定时空规定性和追求目标总体趋同性,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形成了文化时代性和民族性的特殊性和异质性,同时也体现出文化的普世性和同质性。正确认识和全面把握文化的时代性、民族性和普世性,对于当代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7.
高玉 《广东社会科学》2004,1(3):128-134
中国现代文学具有民族性 ,但这种民族性不是“古代性” ,它是一个复杂的组合 ,不具有某种纯粹性 ,而是兼容“传统”、“现代”、“中国”、“世界”、“本土”、“西方”等内容。中国现代文学具有自己独特的品格 ,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传统 ,即现代传统。中国现代文学具有本土性从而具有民族性。中国现代文学实际上是以民族化的方式实现世界化 ,反过来说 ,也是以充分世界化的方式实现民族化 ,我们不能因为它的现代性、世界性而否定它的民族性 ,相反 ,世界性和现代性正是中国现代文学民族性的新的表现。  相似文献   
68.
仪平策 《文史哲》2007,3(3):61-67
文学民族性问题是中国现当代美学—文艺学的一个“焦虑中心”,同时也是一个实际上被“个别化”、“边缘化”、“表面化”了的课题。现代人类学将为该问题研究的理论突破和创新提供一种可能。现代人类学立场的核心是肯定人类文化的相对性和差异性,将人的抽象、普遍、同一的本质还原为具体、特殊、多样的存在,最终突出人性的“民族化”身份和特征。立足现代人类学立场,“还原”文学的民族“身份”(特性),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应否“去蔽”、“还原”的问题,以此反思我们以往的学术研究现状,重构真正中国特色的现代美学—文艺学。  相似文献   
69.
中国的商业起源是较早的,但几千年来,中国的商业却没有得到大发展,反而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其因何在?说法各一,本文尝试从民族性与心理性方面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70.
全球性时代的人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认为,以西方文化为特色的人权正在获得全球性。这种全球性表现为:人权成为全人类的普遍关怀;人权规则在各国宪法和法律中得以普及,并逐步形成了一系列效力遍及全球的具有多样化的人权规则系统;联合国和各区域性国家组织形成有关人权保障的制度;人权问题已成为全球的核心问题之一。文章还就人权全球性获得的原因、人权的全球性与人权的民族性的关系、人权与国家主权的关系等重要问题从理论上作了阐述,提出了有价值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