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37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244篇
理论方法论   24篇
综合类   355篇
社会学   15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21.
在"仁"学思想的发展过程中,一直贯穿着丰富的"民本思想",但是无论是封建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其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统治阶级很难做到真正的"以民为本".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以民为本"的思想真正落到了实处,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对"仁"的基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2.
胡波 《学术研究》2001,(5):101-105
本文作者认为,道咸时期的民本思想,既是传统民本思想在近代的沿续,又是新形势新环境下人们对民本思想的阐释和创新.经世派思想家们虽仍然强调君、臣、民之间的等级秩序和各自遵循的原则,但他们更倾向于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突出"臣"、"民"的地位和作用,并提高了农商在国家政治中的地位,肯定了民众的力量,从而丰富了"民惟邦本"中"民"的概念内涵,为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开启了思想认识的闸门.  相似文献   
23.
正确对待古代爱国主义思想三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从古代中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新视角出发,就正确对待古代爱国主义思想问题,做出了新的理论探索。本文认为孔子提出的"天下"观,解决了古代爱国主义思想的外在形式;孟子创立的"民本"观,回答了古代爱国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董仲舒概括的"《春秋》大一统"的统一观,成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巨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24.
中国古代农业思想中的"民本意识"是十分宝贵的历史遗产,研究和借鉴这一历史传统,对于我们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农本思想"和"农学思想"的分析,揭示了蕴含其中的"民本意识"及对现代的启示.本文主要分三个部份"农本思想"和"民本意识";"传统农学"与"民本传统";传统"民本意识"的现代启示.  相似文献   
25.
吕坤的民本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把吕坤的民本思想归纳为四个方面,即社稷存亡,民操其权;为政之道,足民 富民;居官所慎,民命为先;天之立君,本意为民。吕坤的民本思想虽然是为封建统治服务 的,具有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但是当我们剔除这种局限并加以现代转换之后,仍然有着非 常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6.
张文英 《理论界》2010,(9):120-123
"舆情"主要是指民众的意愿和态度,康熙时期的舆情大多反映与民生、吏治有关的重大事情。康熙对于民意的重视是受到清初"经世致用"思潮和儒家民本思想的双重影响,他了解民意的途径除了亲自巡行之外,主要是来源于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吏的奏折报呈与廷议。康熙时期对舆情民意的重视客观上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然而,缺少技术性制度的支持,仅凭君主和官吏的道德自觉重视民意只能是自发的、随意的政治行为。  相似文献   
27.
吕元礼 《城市观察》2011,(1):15-21,144
从历史传承角度来理解,新加坡模式一英国的制度+东方的传统+中国共产党的作风。源于英国的制度,新加坡政治制度大体继承了议会民主,从而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让民做主;继承东方的传统,新加坡政府积极发展托管民主,从而表现出绩效显著的为民做主;学习中国共产党的作风,新加坡行动党注意贯彻群众路线,弘扬群众民主,从而表现出着力坚持的认民做主。  相似文献   
28.
曾国娜  黄桂华 《现代交际》2023,(2):43-50+122
传统民本思想是我国古代历朝历代君王治理朝政的主要理念之一,也是维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重要纽带,对封建社会的演进和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性质决定了传统民本思想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君王的统治,因而有其无法克服的缺陷和不足。中国共产党的历代领导人紧跟时代发展潮流,批判地继承了传统民本思想的合理成分,逐步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中国共产党的人民观,实现了对传统民本思想的赓续和创新。  相似文献   
29.
传统民本思想向现代民主思想的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一个主题。它起源于先秦 ,形成于两汉 ,完备于隋唐 ,衰落于明清。传统民本思想既与现代民主思想有着本质区别 ,又是中国人在观念上走向现代民主思想的起点。树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主义观点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赋予民本思想时代新含义 ,分别是传统民本思想转化为现代民主思想的根本条件、必要条件、关键环节和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0.
儒家民本思想源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民本思想渊源于商周 ,形成于春秋战国。进入封建社会后 ,随着统治阶级与人民群众间矛盾斗争的起伏而上下波动。秦末、隋末、明末农民大起义 ,促成了汉初、唐初、清初民本思想的新高潮 ,迫使统治者采取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 ,促进了经济文化的繁荣 ,导致了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的出现。到了近代 ,随着西学东渐 ,传统民本思想开始向近代民主思想嬗变 ,成为我们接受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特别是群众观点的深厚文化土壤。弘扬民本思想的精华 ,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