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37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244篇
理论方法论   24篇
综合类   355篇
社会学   15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71.
12世纪的朱熹和18世纪的戴震,是中华儒学历史长河中的两位大儒,都有丰富而突出的民本思想和表现.由于其所处地位不同,所处时代不同,民本的表现也有很大的不同,探析这种不同,可以加深人们对其历史地位的理解.  相似文献   
72.
列宁社会主义改革思想的“民本”特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政权在1921年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实际上是社会主义实践史上的第一次重大改革。在列宁对这场改革运动所进行的思考和探索中,体现了“以民为本”的社会价值观,其改革思想蕴含着丰厚的“民本”特质,这种特质在列宁对改革的动因、目的、标准、主体选择以及政策措施设计等方面都有充分的反映。这种精神特质在一定意义上正是中国共产党人“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一宗旨的重要泉源。  相似文献   
73.
从《郁离子》看刘基的民本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末明初思想家、政治家刘基目睹元末社会动荡不安,官贪吏污,加之自己仕途坎坷,写下了感时之作《郁离子》。这本哲学著作发展了儒家民本主义思想,提出了自己爱民、养民、德治、用贤的治国主张,对后世治国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74.
本文从六个方面论述了吕不韦之《吕氏春秋》与秦代社会的关系,认为《吕氏春秋》是吕不韦为秦统一后制订的治国大纲,但因同秦始皇的思想格格不入而未被采用。  相似文献   
75.
儒家民本思想的积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的民本思想是儒学的一个重要政治思想内容。自从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以来,历代的儒家学者都或多或少继承了这一民本思想的传统。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应有的积极意义。中国历史上出现的许多被后人传颂的清官、好官,就是身体力行儒家民本思想的典范。探讨儒家民本思想的思想内容和历史意义,无疑对我们今天的廉政建设是有现实的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76.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治国理论的核心。传统的民本思想强调治国要以民为主体,以民为本位,并将民众的利益置于君主的利益之上,但它的实质却是要维护君主专制的统治制度,所以它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新中国建立后,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共领导人对民本思想进行更新与创造,解决了民本思想的内在矛盾,将其发展到新的境界,实现了民本思想的时代创新。  相似文献   
77.
刘光蕡是清末陕西著名维新思想家。他早年坚持民本主义,批判君主无限扩权,认为君源于民,民贵君轻,应以是否利民作为贤君的判断标准,主张实行传贤的官天下制度,君臣之间是平等的师友关系。他在1903年接触到《宪法精理》后,其政治思想发生了转变。他以中国古代官名职名来比附理解西方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认为中国也应实行三权分立制度,君主无实权,仅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刘光蕡的政治思想反映了近代中国新旧过渡时期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78.
张海英 《决策探索》2014,(12):71-72
“循吏”之名,最早见于《史记》中的《循吏列传》,后为《汉书》《后汉书》直至《清史稿》所承袭,成为正史中记述重农宣教、奉公守法的州县地方官之固定体例。《清史稿·循吏传》撰写者夏孙桐(侣57—1941)在《清史(循吏传)编辑大意》中谈到,循吏入传之标准有三:其一,官阶以终于监司(布政使、按察使及道员)为限;其二,主要政绩发生在任内;其三,必须“廉、能”,缺一不可。按此标准,《清史稿》共记载了116名循吏的事迹。这些政绩卓著、勤廉施政的州县官,是清代地方基层官员的代表,也是国家政策在地方的具体实践者。  相似文献   
79.
毛泽东的民本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毛泽东不但认真吸取了中外民本思想中积极的成分,而且对这一思想进行了革命的实践和理论的探索.虽然他在实践这一理论的过程中遇到过困难,但是依然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给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以启迪.  相似文献   
80.
民本文化与民主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国近代以来政治现代化的历程来看,始终存在着民本文化与民主文化的冲突与融合问题。中国传统的民本文化虽然有其合理性,但从本质上看仍然是为专制政治服务的臣民文化;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企图超越民本文化的历史局限性;近代从西方传入的民主文化对民本文化提出了挑战;中国的政治文明建设本质上是实现政治民主化,而民主化又不能脱离民族化,因此在政治文化建设中必然把民主文化与民本文化融合起来,才是理性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