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8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6篇
管理学   222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19篇
人才学   71篇
人口学   9篇
丛书文集   544篇
理论方法论   97篇
综合类   1428篇
社会学   179篇
统计学   3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86篇
  2010年   203篇
  2009年   194篇
  2008年   223篇
  2007年   175篇
  2006年   171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1.
为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越来越重视文化教学。目的语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已经得到重视,但是对于母语文化教学还未被提上日程。仍然存在着“中国文化的失语症”现象。因此,应该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重视双层文化教学。  相似文献   
42.
苏彦秀 《现代妇女》2014,(2):108-108
正长期以来,无论是在正规的教科书中,还是在国家的教育方针中,教育目的都被表述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样的表述历时数十年,人们对此司空见惯,并未感到有什么不妥,所以至今仍然是教育文件及政策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概念。但是看了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才真正的理解到:教育应该充满生气与活力,而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应引导他们自我发展。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智力的发展和人格的培养,还重视学生的道德教育和科学、人文方面的全面发展。教育并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充满生气和活力的。要想把教育做的成功,那么必备条件就是创新。创新的知识正如活鱼一样自由遨游在浩瀚的大海,相反陈旧的知识会像死鱼一样慢慢腐烂;教育的目的不是一味的让学生见多识广,而是造就掌握专门知识的人才。  相似文献   
43.
刘勰创作目的,首先在于通过"言为文之用心",实现儒家人生三不朽价值;其次,通过《文心雕龙》的著述,纠正齐梁文章创作过程中的不正之风;再次,在于从文学批评的角度正"本"清"源"。因此,《原道》乃为作家进行正确地创作立一大本源,亦即为文章创作寻找哲学上的理据。《征圣》是为了"师乎圣"的,也就是要求从创作主体上学习圣人为文之精神与为文之法的;而《宗经》是就创作实践立意的,确立了文章的风格特色与论文的最高准则;《正纬》提出"芟夷谲诡,采其雕蔚"的文章流变思想;《变骚》从文章流变的角度,提出要做到"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坠其实",才能防止文章发展流变中的"浮诡"、"讹滥"文弊发生,使得此后的创作步入正确之路。  相似文献   
44.
正一场大规模战争谁胜谁负,同双方的战略指导方针是否正确直接相关。抗战胜利了。打了八年仗,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取得了胜利,全国民众普遍期待着开始和平建设。蒋介石却急于发动全面内战。在八年抗战刚刚取得胜利的时候,蒋介石为何如此急切地要发动全面的反共内战?蒋介石从来是迷信武力的。他认为自己有力量在短期内依  相似文献   
45.
课程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不仅包括认识主体的培养,而且包括实践主体的培养。我们既不能将实践主体的培养简化在认识主体的培养之中,也不能将认识主体的培养简化在实践主体的培养之中,而应该将这两类主体的培养列为两种类型不同但却同样必要的课程目的:认识主体的培养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理论智慧以便更好地认识世界;实践主体的培养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智慧以便更好地改造世界。  相似文献   
46.
正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动情,充分感受语言中所包含的情感因素,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心理机能全面和谐的发展,达到在情境中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47.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迅速发展,跨文化交际更加频繁,然而在多种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之中,文化的多样性正受到威胁。作为英语学习者,培养正确的文化态度变得至关重要。本文提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在保护主体文化的基础上,学习目的语文化。只有兼顾两者才能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流,才能培养正确的文化态度,从而培养批判思维能力,吸取目的语文化的精髓并将主体文化不断完善,发扬光大。同时本文还介绍了具体进行文化教授的方法供学习者和教师参考。  相似文献   
48.
环境法与经济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基本法律部门,各自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环境法与经济法在调整对象、调整方法、调整目的、指导思想四个方面存在显著不同。环境法的调整对象是环境社会关系,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经济调制关系;调整方法的最大不同在于环境法调整方法所体现出的"生态性"以及经济法调整方法所体现的"包容性";环境法追求的是与环境相关的环境安全与环境正义,而经济法追求的是与国家整体经济利益相关的经济安全和经济正义;环境法的指导思想是可持续发展,经济法的指导思想是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49.
50.
《江西社会科学》2015,(12):155-160
"非法占有"是对他人财产权利的全面侵害。在财产犯罪中,"非法占有目的 "具有排除加利用意思,是区别于犯罪故意的主观性超过要素,与故意、客观违法要素共同构成取得型财产犯罪。非法占有目的的意思表示具有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以及影响刑罚的机能,其产生时间不仅成为民刑规制非法占有的分界,也关系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的认定。非法占有目的不要说只是从客观方面区分相关罪名以至区分目的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