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3篇
  免费   89篇
  国内免费   17篇
管理学   196篇
劳动科学   20篇
民族学   35篇
人才学   25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732篇
理论方法论   162篇
综合类   1724篇
社会学   230篇
统计学   31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202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190篇
  2011年   265篇
  2010年   275篇
  2009年   231篇
  2008年   228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现代刑法理论是在对刑法发展史上主、客观主义刑法理论扬弃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本文系统分析论证了刑法史上第一个理论形态--客观主义刑法理论产生的背景及其内涵,无疑对进一步全面正确地把握现代刑法理论的根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2.
罪刑法定原则是现代刑法三大基本原则之一。罪刑法定原则的意义在于限制国家的刑罚权,保障公民自由和人权,也就是国家司法机关行使刑罚权与公民自由之间给定了一个明确的界限。刑事法律的适用客观上存在一个解释问题,即解释的合法性问题。在合法性问题上,又存在经验主义与规范主义之争,马克斯.韦伯和哈贝马斯就是经验主义与规范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们分别论述了刑法适用解释的合法性诉求,并指出刑法适用解释的实际功能。  相似文献   
23.
理解刑法是从刑法的语言开始的。但刑法的内涵不是仅仅通过阅读法条的字面就可以获得的。刑法条文的字面只是为发现刑法提供了进路。刑法的内涵是由刑法规范的目的、规范的语境及其意义脉络所决定的。理解刑法语言的向度,应该注意刑法语言与日常用语、私法语言以及刑法内部同一语词的关系。  相似文献   
24.
张艳华  张波 《社科纵横》2006,(10):72-73
中国现行《刑法》将立功规定为独立的刑罚裁量制度,专条明文规定了其内容范围、构成条件和从宽处罚的幅度。本文试从立功的概念特征、本质、构成要件等方面对立功制度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5.
本文围绕对我国刑法第20条第1款规定的“正当防卫”的内涵与外延作了探讨。阐述了正当防卫应具备的条件;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新刑法较旧刑法关于对正当防卫制度的规定更具科学性。  相似文献   
26.
清末维律活动与晚清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同时废除不平等条约,也是清末修律的直接诱因和催化剂。清末修律是在政府推进下的自上而下的法律的全方位改革,受到西方法律文化和制度的影响很大,清末修律过程中东西方法精神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冲突和交融始终进行着,其经验和教训是我们法制建设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27.
新疆生态环境现状与保护对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新疆生态环境现状 新疆深居欧亚大陆腹地,是一个典型的内陆干旱区,山盆相间的地貌格局又使其形成了以绿洲生态为中心、以水资源为主要约束条件并相互作用和演替的大系统。干旱的气候条件是新疆水资源总量匮乏、生态环境脆弱的根本原因。从长远看,它们是影响新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期起作用的最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28.
29.
茶树,在我国以秦岭为界限,因为往北几乎就无法种植了.据说在元代的时候,北京的气候不像现在这样干燥寒冷,朝廷曾经从南方引种过茶树,有人怀疑现在北京延庆县珍珠泉乡山坡上生长着200多棵野生白花茶树,便是那时候引种的.虽然没什么茶园,但这并不妨碍北京人喝茶品茶,老舍先生<茶馆>更是通过茶演绎了老北京独特的景观风貌及北京人的特有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30.
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和重要保障,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高度关注法治精神的弘扬和法治理念的培育。作为刑事法治的重要理念之一,刑法谦抑理念在我国的养成应以后发式为基本模式,针对不同社会主体的不同情况确定理念养成的重点、规划不同的具体方案,刑法谦抑实现应遵循从理念培育到原则确立再到制度完善的基本路径完成从理念到现实的嬗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