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01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25篇
人才学   16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163篇
理论方法论   86篇
综合类   476篇
社会学   172篇
统计学   3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环保     
英国《自然》杂志:谁杀死了湖底的鱼//美国《科学》杂志:“红潮”祸害珊瑚礁//美国《未来学家》杂志:新消毒法清除生化武器污染//美国《科学杂志》:冻土层下微生物数量在增加  相似文献   
12.
黎津 《家庭科技》2008,(4):32-32
春夏之交,气候温和,阳光和煦、然而,此时天气往往变化无常,阳光与阴雨交替出现,因此有人把这个季节形象地称之为“百草发芽,百病发作”的时段,在这种冷暖变化较大的时节里,体质较弱的老人因为耐受能力差,抵抗力弱,稍不注意,便会导致旧病复发或者诱发新病。而老人发病的原因,大多数是体内正常的阳气受到损伤,使病邪有可乘之机。  相似文献   
13.
全球气候变化关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合作治理是应然需求。然而,人类行为对气候的破坏、气候灾害的流动性增加了跨国治理难度,特别是受全球气候治理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全球气候治理体系领导力匮乏等因素影响,全球气候合作治理仍面临难题。面对新形势与新挑战,中国倡导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破解全球气候合作治理难题的路径选择。作为全球气候治理的新理念、新思路,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主张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多边治理、坚持实践导向,将推动各国以合作共赢为共同体意识,加快经济社会的全面绿色转型,积极承担节能减排主体责任,助推国际社会完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维护国际气候公平正义,实现全球气候善治。  相似文献   
14.
考察抗战文学各种文体,其中出现了大量对民族苦难的写实与表达,而对于女性在战争中苦难与境遇的表现体现得最为真实与丰富。在抗战各类纪实书写中集中出现的女难民,既是战争所带来的民族苦难的具像化身,其实也被作家有意建构成一个反侵略战争文化的明确符号,成为表征战争与和平价值取向的有力砝码。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化问题是国内外社会密切关注的话题,也是影响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我国城市在应对气候变化的治理思路、治理方式和治理技术方面,还存在诸多的制度困境,使得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受到质疑,进而阻碍了城市针对气候变化影响的有效应对,使得我国大部分的城市陷入了"社会经济-气候环境"系统的恶性循环当中。而大数据治理可以通过建构气候环境生态大数据和其他各类有关气候变化的数据库,通过对数据的整合、分析,应用到城市的总体规划当中,并通过大数据技术的预测功能,变被动治理为主动治理,打通各部门之间的权力分界,破除信息孤岛,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从短视的、经验式的模式到科学的、可持续的模式,进而破除城市"社会经济-气候环境"的僵局,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国升 《学术界》2012,(6):166-173,287,288
当前对休谟的研究常把他和启蒙运动相隔裂.通过对休谟代表性著作《人性论》引言的分析,可以发现他和法国启蒙思想家共享认识世界的“力学模式”和实验方法,都试图将当时在英格兰兴起的“自然哲学”应用于人类境况,都致力于用对人类生活有用的经验研究所产生的新理论代替传统形而上学.同时,休谟对经验主义方法自身的局限有着更为健全的认识,主张在经验和可观察现象范围内的实验方法.这一认识在我们反思启蒙时极富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自气候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以来,如何应对温室气体排放,如何妥善解决各国减排责任,就成了世界各国急需解决的问题。然而,由于世界各个国家的自然禀赋不同,加上每个国家实施碳减排对该国的经济发展预期都不尽相同,为此,国际社会围绕如何减排问题出现了种种不公平的利益争吵,"里约精神"规定的  相似文献   
18.
在21世纪,气候变化议题已成为意识形态交锋的战场,气候变化小说则是这一场域的重要载体。西方作家通过三种策略,建构了西方主导的、关于中国的人类世权力话语,即把气候变化全球问题“中国化”、气候变化“中国问题”政治化以及将中国历史文化符号化。这三种策略形成一种连环结构,将中国形象定格在西方话语谱系之中。对21世纪以来西方气候小说中的中国元素进行系统研究,揭示其中有关中国形象的“套中套”,深刻把握西方塑造中国形象的内在机制和本质意图,不仅有利于维护中国国家形象,而且可以反思人类世问题,探索走出人类世困境的正确路径。  相似文献   
19.
2020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碳中性国家 尽管去年世界上不少国家和地区先后遭遇到极端天气的袭击,但是对于一些人来说,气候变化造成的灾难可能仍然是一种与己无关的很遥远的事情。然而处在全球变暧直接威胁并且身受其害的数以百万计的人们却深切地感受到,气候变化的确是迫在眉睫的真正危险。以马尔代夫为例,由于全球变暖引起海平面上升,这个小岛国可能是世界上第一个完全被海水吞噬的国家。  相似文献   
20.
董勤 《阅江学刊》2016,(4):27-34,144-145
当前,国际社会在缺乏科学证据的情况下,把一些自然灾害或人道主义灾难的诱因简单地归结为气候变化,尤其是把一些军事性冲突武断地归因于气候变化,夸大气候变化的安全含义。一些西方大国是气候变化问题过度安全化的主要推动力量,他们试图给新兴发展中大国贴上全球气候安全破坏者的标签,借机为推动安理会对新兴发展中大国采取干预和遏制措施寻求法理依据。中国必须重视气候变化问题过度安全化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敏锐把握西方大国政治观点的理论漏洞并坚决予以驳斥。在气候变化与武装冲突的关联性方面,当前国际安全学界的科学研究总体上持十分谨慎的态度。在中国的气候外交中,要与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和非洲国家加强观念沟通,阐释综合安全与合作安全的理念;进一步加强安全共同体意识,加强南南合作的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