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37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19篇
社会学   1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观赏裴宏波的山水画卷,让人大有"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之感。山的巍峨壮观、水的清澈激越、云的轻柔飘逸、雾的亦梦亦幻、草的昂然临风、树的葱郁苍劲,都幻化在了神美的意境之中。看裴宏波的山水画,给人带来的不仅是视觉的享受,更多的是心灵的感悟。展读他的山水画作品,可以概括出以下特点:其一,裴宏波的山水画,有知山乐水的圆觉之境。山水画的缘起,是"天人合一"意境的集成,是知山乐水田园观的体现。人们在千秋永立的高山流水面前,品味到的是宇宙精神,是对"道、  相似文献   
52.
中国画中的线条蕴涵着中国几千年来的历史文化沉淀,表达了中国画家们各自的审美意识及其主观感悟.中国传统绘画以书入画、骨法用笔为线性艺术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气韵生动更是突出了线条的表现力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53.
李敏 《现代交际》2011,(2):58-58
本文主要围绕中国水彩画的用水特点展开分析,分别从构图的设计经营、黑白虚实的处理、中西文化环境差异等方面分别阐述了中国水彩画画面中的独特意境美。  相似文献   
54.
中国画欣赏     
《金色年华》2011,(10):38-39
魅力所在——首重立意,胸有成竹,是为构思;以线造型,以形传神,是为造型规律;多点透视,计白当黑,是为构图法则;随类赋彩,色彩相和,是为色彩法则;情景相生,气韵生动,是为意境。  相似文献   
55.
对“气韵生动”的美学意蕴的探讨 ,体现中国艺术对自然万物的生命存在状态的关注 ,从生命的构成论进入艺术的审美 ,再进入到艺术与人生合一的境界 ,为我们领会中国古代艺术的丰富旨趣提供了一条独特的路径。  相似文献   
56.
自古以来,谢赫"六法"一直被当作中国画论思想史上的金科玉律,备受尊崇。其实,细究起来,六法并没有什么"法",除"气韵生动"与"骨法用笔"等其他五法在逻辑上不统一外,六法实则还指题材之意。六法之所以被当作万古不移的绘画理论,实是出于崇尚古人的文化心理所致,前人对于六法不周于用虽有所怀疑,但仍囿于传统的惯性力量而曲为之释。谢赫将并不严密的六种"法"凑在一起,主要是基于"书画同源"和"书画同体"背景下六书理论的影响,同时也是由于东汉至魏晋六朝时期名士阶层数字化标榜的一种结果。  相似文献   
57.
吟梨花     
  相似文献   
58.
浅析中国绘画的“留白”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析中国绘画的“留白”之美。  相似文献   
59.
许浑是晚唐一位优秀而颇受争议的诗人,不少诗家从"气体"角度研究许浑诗歌,其中不乏以"气格卑弱"、"气未深厚"加以评价,这实属不当。许浑诗歌无处不充满"气",包含作者的人格情志之"气"、声律的抑扬顿挫之"气"、结构的整密严谨之"气"、辞句的工整精切之"气"。  相似文献   
60.
笔墨作为中国画造型的主要表现形式,丰富和增强了中国画的审美内涵与艺术感染力。笔墨既是造型的艺术语言,又是气韵生动的直接体现,是画家营造万物并传递情感世界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