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37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19篇
社会学   1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付长芳 《社区》2013,(17):31-31
《红楼梦》里说:“才华馥比仙,气质美如兰。”书卷气就是这样一种内外一致的气韵美、动静结合的灵动美,可以作为年轻人培养气质的目标。  相似文献   
92.
汉画像石具有古朴庄重、拙雅自然,方圆互用、静穆深沉,柔中含刚、气势磅礴等三方面的"气韵"之美。  相似文献   
93.
丰子恺早期“同情说”的主要思想来源是弗赖堡学派的闵斯特伯格,这使他与主要受马堡学派思想影响的朱光潜等人有重大差别.“同情说”是丰子恺人生观与学术思考相统一的整体性学说,“绝缘说”和“童心说”都隶属于“同情说”.随着丰子恺人生际遇和社会经历的改变,“同情说”在不同时期显现出不同的侧重,它是由关注艺术活动中“物我交融”的问题所启发的,在丰子恺皈依佛门的时期开始形成,从一开始就体现出既受认识论美学影响又以人生与宇宙之和谐统一的境界学说为旨归的倾向.  相似文献   
94.
鲁涛  贺波彬摄影 《云梦学刊》2013,(5):I0003-I0003
2013年8月2日,“《古典与现代》之精神气韵高端研讨会”在南湖藏书楼举行。《古典与现代》主编、海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杨国良在研讨会上作主题演讲。  相似文献   
95.
朝鲜民族舞蹈与中国古典舞“气韵”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典舞最为突出的美学特征,便是讲究"气韵".在中国古典舞中,"气"、"韵"分别统领着教学、表演、创作中的"神"与"形".意、气、力、形四者是相互贯通、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整体.朝鲜民族舞蹈最显著的特点则是十分强调"韵律",最基本、最典型的"气韵"方式则体现在"粘劲儿"上,并以此构筑了朝鲜民族舞蹈韵律的核心.这种"气韵"相近之因,无外乎由于哲学理念和传统文化之源相通、"气韵"观相同.  相似文献   
96.
丰子恺关于中西绘画比较的美学思想在学术界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他注重中西绘画的不同,但不像宗白华那样对后印象派比较轻视;他注重移情说,却更看重中国"气韵生动"理论,这又和朱光潜对此未作价值高低区分不一样。丰子恺在中西绘画的"心"与"眼"的同与不同中求得互补性,又在后印象派绘画理论和中国传统绘画"气韵生动"理论的一致性上彰明较著,这使得丰子恺的中西绘画美学比较终于还是立在"共同人性"的基础上,尽管他的同质比较是建立在历史分析而不是哲学的抽象假设上。  相似文献   
97.
潘玉良是我国第一代赴西欧学习绘画的艺术家,她的艺术作品呈现出中国传统美学"以形写神"的基本原则,具有"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为中国油画民族化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98.
吴昌硕在花鸟画方面上承古人之遗风,博众家之长为己所用。集古今中外之大成,同时又融会贯通。他的构图布局讲究气势,书印入画重视神韵,色泽强烈鲜艳。其作品诗、书、画、印完美结合,代表了文人画简雅拙淡的审美情趣,对当代文人画家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99.
从母题角度研究长篇小说,探寻母题背后深藏的文化价值,是19世纪以来文化心理学与文化人类学发展的一种成果。从母题角度对长河小说《无名书》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对追寻母题的继承、发展与融合。  相似文献   
100.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于当代西方环境美学开始了理论研究与著作译介,表明环境美学的影响正在日渐扩大,并有望形成新的美学范式,这组学术笔谈旨在回应这一新的学术领域.程相占的《中国环境美学思想史研究的当代意义》从"重写中国美学史"、"与西方环境美学展开理论对话"、"丰富当代生态智慧"3个方面讨论了中国环境美学思想研究的当代意义,并提出"探索生态智慧"应该成为这一新的研究领域的思想主题.马明的《中国古代城市美学"象天法地"原则初探》借鉴美国城市设计大师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提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象天法地"原则是中国古代城市意象创造的根本原则.李静的《始宁别墅与谢灵运的环境美学思想》以谢灵运的始宁别墅为研究对象,提出其选址与建筑设计体现了参与式的环境审美思想,使人在自然环境中仰观俯察而返归自然之性,从而更好地体验与自然宇宙一致的"生命的节奏".王萌的《宋代山水画论"气韵生动"命题的环境美学内涵》集中讨论了宋代山水画论继承了"气韵生动"命题,指出该命题在宋代成为一种环境感知与环境体验模式,它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美学对于艺术与环境关系的理解,有着浓厚的环境美学内涵.张乾坤的《从"取景在借"看李渔的环境美学思想》从审美模式、审美观照方式、审美体验等方面讨论了李渔的环境美学思想.5位作者分别从总论与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环境美学思想切入,试图粗略地勾勒出中国环境美学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和历史轮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