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79篇
社会学   16篇
统计学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汪新林 《人才瞭望》2013,(3):113-F0003
汪新林字二木,号弯弓、申公、丁庐、积玉斋、王汇萃楼主、久品堂主。一九五六年生,安徽马鞍山人,大学学历,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为中国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现代水墨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北京新世纪现代艺术品集团副总工程师兼艺术总监。  相似文献   
92.
西方绘画艺术中模仿客观对象的传统观念发展到十九世纪受到了严重挑战,模仿写实艺术表达手法面临危机,而中国的书法绘画艺术和日本的浮世会版画等东方艺术出现在西方,对西方绘画艺术家具有神秘的诱惑力,现代西方绘画大师马蒂斯、米罗、克里姆特、克利等人将东方艺术的表现性、写意性、平面感融进自己的作品中,突破传统西方绘画的写实程式的约束,以一种新的艺术手段、新的绘画语言、新的视点对西方现代绘画语言进了"形式革命".  相似文献   
93.
94.
虚幻意味的表现形式在我国的水墨画中普遍存在。构成形式与水墨画创作之间也有着紧密联系,可以使得水墨画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元,逐渐形成一种水墨画作中的特殊表现形式。从水墨画创作、构成形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旨在为水墨画创作中构成形式的灵巧运用提供有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95.
唐代王维作画,经常违背现实世界的时令,张彦远称之为"不问四时"。"不问四时"是一种审美选择,是王维创导的一种新的审美风范,对后世影响深远。本文认为"不问四时"与禅宗思想有着密切的关联。王维正是在禅宗思想影响下创作出这类画作,也是以"不问四时"这一荒诞的形式,来表达他心中的禅意。  相似文献   
96.
飘雪 《北京纪事》2014,(9):108-109
如果你先看到徐鸿军画马,再见其人,你会大吃一惊。徐鸿军的马,或飞扬灵动,或奔腾雀跃,或充满力量,或潇洒俊美。徐鸿军却如谦谦君子,性格内敛、含蓄,沉静。  相似文献   
97.
卢研 《中国民族博览》2016,(18):162-164
线性特征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尤其在中国古代的绘画之中尤为突出.绘画中的线条是绘画中的灵魂,不管是浓的线条还是淡的线条,方的线条还是圆的线条,粗的线条还是细的线条,长的线条还是短的线条,都能够反映出画家自身具备的艺术修养和自身审美.  相似文献   
98.
中国当代杰出的艺术家、美术教育家吴冠中近30年来致力于解决水墨画中遇到的难题:如何用现代构成原理对笔墨方式进行重构。从对油画的直接移植,到以风景为主注重发挥水墨特性,再到抽象表现,他创造了一种中国水墨画的新的表现方法,开辟出一条既有西方形式规律又有东方意境韵味的中国水墨画艺术之路。他的艺术思想与艺术实践在同时代中国画家中独树一帜,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
漫画     
余晶晶 《老友》2011,(4):48-48
(一)唐伯虎卖画 春节前夕,唐伯虎挂出一幅水墨画,上面画的是一人牵狗,逍遥自在。唐伯虎对顾客说:“这是一则字谜,要买须付30两银子:如果猜中了,则以画相赠,分文不收。”好半天过去了,仍无人猜中。这时有一年轻人说:“我猜中了。”唐伯虎请他说出谜底。他只蹲下身子,作个匍匐状,取下画便走。唐伯虎大笑说:“他确实猜中了。”读者朋友,你们知道是什么字吗?  相似文献   
100.
写意理念即写意精神,在中国绘画创作中占有重要历史地位。尤其在人物画创作方面,宋代的梁楷、晚清的任伯年、现代的徐悲鸿、蒋兆和等都在写意人物画方面开创了新局面并影响至今。在当今,传统写意精神在现代水墨人物画中的融入已是不争的事实,研究传统写意理念在现代水墨人物画中的创新,需要遵循艺术规律,融汇中西,才能开创写意绘画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