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1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30篇
劳动科学   8篇
民族学   21篇
人才学   24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263篇
理论方法论   39篇
综合类   624篇
社会学   172篇
统计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思入现代社会的本质——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当代意义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曙光 《学术研究》2002,1(5):30-38
要论证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当代性或当代意义 ,就不能回避它之于现代性难题有何价值问题。马克思哲学是执行着现代社会自我批判的现代哲学 ,内在地具有对现代性的批判精神和超越向度 ,实质上是终结了一切哲学形上学的历史性的“生存 -实践”哲学。理论界以往对马克思哲学的理解存在着相当严重的实用主义和片面性问题 ,即根据某种潮流和时尚要么把它往“纯哲学”上拉 ,要么把它往“实证科学”上靠 ,结果使马克思在哲学上发动革命变革的意义和真实内容隐而不见。本文认为 ,整个马克思理论都包含着两种思想要素或双重旨趣之间的张力。经由对这种思想张力的阐明 ,我们可以清楚地意识到马克思哲学思想对于现代性难题的深刻洞察力和重大批判意义。  相似文献   
102.
汉代齐地尚巫之风考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家洲 《文史哲》2003,(3):144-148
尚巫之风在汉代极为盛行 ,不同地区的巫风形成了各自的地域特点。“巫儿”习俗 ,是富于个性的齐地巫文化典型 ;“神仙 -方士”之学是齐地居多 ;齐地的“八神”系统 ,曾经是东方宗教祭祀、宗教崇拜的中心 ;“城阳景王”崇拜是汉代形成于齐地的新巫俗。尚巫之风 ,直接推动了从民间巫教到早期道教的转变 ,巫术与政治相结合的传统源远流长。汉代齐地的巫风 ,既有对远古东方巫文化的继承 ,又有在汉代形成的新的巫文化分支 ;它超越了地域界限 ,对全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3.
甲骨刻辞中的文艺思想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次尝试探讨了殷商甲骨刻辞中的文艺思想因素问题。探讨分三个层面 :一是以带“伐”、“舞”、“奏”、“文”等字的辞条为例 ,考察了商朝人重视文化建设的浓厚尚文意识 ;二是通过考辨刻辞中孕育和记录的“占”、“谱”、“册”、“祝”、“诰”等古代文体雏形 ,体认了商朝人已初具朦胧的文体意识 ;三是通过对刻辞字、句、篇的例释 ,确认了商朝人已具备较明晰的写作意识。而这三种意识都是产生文艺思想的重要因素和基础  相似文献   
104.
熊文文 《船山学刊》2020,(3):92-100
《摄大乘论》将佛身开显为法身、受用身和变化身,指出四智能现受用、变化二身,大圆镜智能现受用身,成所作智能现变化身,平等性智和妙观察智亦能现起佛身,但没有明言具体能现何种佛身。《佛地经论》不仅提出五法摄三身的佛身思想,还用两种佛身观进一步细化五法与三身相互摄持的关系。这两种佛身观是《成唯识论》佛身思想的渊薮,但《成唯识论》对五法与三身的相摄关系有更细致的分化:在第二种佛身观中,将四智及其所摄自受用身、他受用身和变化身统归于假名有,唯有清净真如及其所摄自性身为真实有,从而开显出更为周密的身智关系。这种佛身观比另一种佛身观的内容更丰富,在理论构架上更加清晰,而且对法相的破除也更彻底,有助于唯识学佛身观的深层构建。  相似文献   
105.
党的十八大提出“美丽中国”的概念,表明我们在人与环境问题上的认识达到了审美的境界。这一来之不易的环保理念蕴含着环保工作的真善美价值诉求:求自然规律之真,致道德之善,臻诗意之美,因而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建设“美丽中国”,要求每个人,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求真,努力致善,切实从我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个工作做起,把生态美、环境美的价值诉求为现实。  相似文献   
106.
本文以民国后期的杭州地区为例,揭示这一时期国家对宗教的控制与管理方式,探讨国家与宗教的关系,并进而讨论国家与基层社会的关系.作者着重分析了国家战后的宗教政策,国家对宗教团体的控制,国家对宗教事务的控制与管理,国家对会道门与民间秘密宗教的打击与取缔.战后国民政府对宗教的控制与管理,打击与取缔,也是国家政权向基层政权渗透,建立全能主义政治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7.
意境理论诞生的文化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艺术意境是“无”的境界,这种境界是我们的理性所无法把握的,只能靠体悟。它的独特的魅力是西方艺术所不及的,而形成这种徇特的艺术意境的根基则是儒、道、释合一的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08.
何方耀 《学术研究》2004,(7):117-120
蔡鸿生的《仰望陈寅恪》是在已有 15本专著、 7本论文集和 30 0多篇论文之后 ,又推出的一本研究陈寅恪其人其学的专著。在这一篇幅不算太大的著作中 ,作者不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陈寅恪之史学 ,其特色在“发覆” ,其宗旨在“求真” ,其功夫在“精思”的新知、新见、新解 ,而且 ,通过几篇研究中西文化史的示范性力作 ,展示了陈寅恪先生所倡导的“发覆”史学的可操作性和可学习性 ;通过对当今学术界种种弊端的分析 ,展示了一个比“解读”陈寅恪更为紧迫的任务 ,那就是学习陈寅恪 ,继承其学 ,光大其术 ;而要继承、发扬陈寅恪倡导之“发覆”史学 ,必须力戒当今浮躁之学风 ,以求真为宗旨 ,以“治心”为基础 ,以创新为手段 ,还学术以本来面目。如果说 ,以前的陈寅恪研究多在“解”上下功夫的话 ,蔡著则不仅着眼于“解” ,而且着力于“行” ,堪称一本解行相应的创新之作。  相似文献   
109.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含有大量文化意义的动物词和动物习语,对这些蕴含独特文化内涵的动物习语的学习,特刺是从相似性和差异性角度学习和了解这些动物习语,有助于掌握真实语言,提高语言能力和文化能力,达到跨文化交际目的。本文以实例形式比较英汉动物习语中的“似同实异”现象以了解差异,分析其原因,以对外语教学提供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0.
谭英华  毛丽 《职业》2013,(2):38-38
如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职业学校改革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本文从校企合作、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理实一体"教学、职业道德教育四方面,提出了对于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