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1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30篇
劳动科学   8篇
民族学   21篇
人才学   24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263篇
理论方法论   39篇
综合类   624篇
社会学   172篇
统计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屈原与但丁作为中西方各自推崇的知识分子的楷模,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两种不同的人格核心;求诚与求真。这一区别也导致中西方知识分子在人生、社会理想追求上明显不同。其原因在于:中西方地理环境与物质生产方式、社会政治制度、知识分子的产生方式上有所差异,从而影响中西方知识分子的文化性格与精神,并形成其不同的人格。  相似文献   
992.
区域品牌价值估计:方法与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对品牌进行分类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区域GDP净增速的区域品牌价值评估方法,并进行了案例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简洁易懂与现实可行性,并能够较好地估计区域性品牌的市场经济价值效应.  相似文献   
993.
新时代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在价值主导层面创新形式、树立形象,引领“有形”;要在基础核心层面生成感悟、升华感情,激发“有感”;要在有力支撑层面强化效力、注重效果,着眼“有效”。这是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层次和实践理路。通过引领人们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伟业的认同向纵深发展,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伟业的全新格局,以更为广阔、创新、务实的视角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宏大的国家叙事不断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994.
从语言哲学看,所有语言均具有同质性和异质性特征.同质性表现为语言的音、词、句、章的层级关系,是语言的本体.语言异质性特征表现在各语种所独有的特性,如英语以虚词为主,被称作"虚用型"语言;汉语以实词为主,被称为"实说型"语言.在翻译实践中,译者对语言的同质性与异质性的把握程度直接关系到译文的质量.本文从语言哲学的视域,对"英虚汉实"现象及成因进行解析,并就语言转换过程中的语言补偿问题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95.
“互联网+教育”的深入发展催生了MOOC、SPOC、移动教学、极简教育技术、翻转课堂、O2O等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高职教育课程教学在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变革后,最终归结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这一现代职业教育最佳课程教学模式。混合教学模式是目前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的热点,有效组合多种教学模式,可实现优势互补,形成全新的混合教学模式,有效解决各模式存在的问题,极大提高教学质量、效率与效果。多种教学模式的混合、课堂教学模式与课程教学模式的混合,是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可有效应对高职扩招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996.
新儒学政治实践的失败使朱子理想化的世界模式趋于幻灭,随之而来的悲观的氛围在明清易代之际引发“由虚转实”的思想趋向———此即清学之缘起。与宋明儒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清学的学者丧失了缔造一个天理流行的理想社会的信心和热情。传统的研究着眼于学术重心的移易以及问学方法的革新,由此忽略了儒道作为信念诚挚的政治运动的另一面相。  相似文献   
997.
段庸生  王欢 《晋阳学刊》2011,(6):116-120
中国文言小说的创作理论主要包括:题材采录与文言小说发生;连缀编次与"公余"创作心态;"摭实"表征与虚构本质。"采录"的观念反映出中国文言小说早期发生的"原初"形态;而"连缀"的主创方式,正好适合了文人"休闲"的生活状态及"公余"的写作心态,培养了文人"不朽"价值观念以外的另一种"立言"的方式,是对"原道""、征圣"及"文章经国"创作方式的突破":摭实"表征下的诸多虚构手法,既是文人出于"征信"而自我约束的文化心理,又通过虚构对"摭实"进行反正,提升了文言小说的文学性与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998.
蒯因是美国当代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哲学家,他一反哲学家们的传统思维模式,试图通过一元论与二元论的联姻来解决心身问题。蒯因关于心身问题的新思维,就它坚持一切东西都是物理的、心理语言和物理语言都指称的是身体状态或大脑的神经状态而言,是一元论的;就它强调心理语言和物理语言在截取的层面、报告的内容等方面存在着重大差异、心理语言不能还原为物理语言来说,又是二元论的。蒯因将一元论与二元论联姻的新思维,在改造和拓展维特根斯坦的实指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语言是一种社会技能的主张,既为心理语言和物理语言的指称同一提供了辩护,又为心理语言的不可被取消性提供了本体论根据。这种新思维不仅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继承与发展,更是为后来者研究心身关系提供了一条崭新的致思路径。  相似文献   
999.
科学范畴所蕴含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启示我们,作为对科学发展之根本特征的科学性的理解需要从真善美三个方面入手。真、善、美分别代表着科学发展的三大方面,它们是集科学发展的规律性或必然性、功利性或目的性、观赏性或情感性于一体的基本要素。一种发展,只有具备了真善美的要素或属性,才能属于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00.
王维在盛唐诗坛的实际影响力超过同时代的其他诗人,其诗歌在当时拥有从宫廷贵族到地方百姓的十分广泛的接受群,形成“天下右丞诗”的局面.这一声誉的取得,与王维全面性的成就与盛唐兼容并包的文化心理之间的契合、王维适应盛唐时代文化趋尚的诗歌艺术特征以及盛唐政治文化背景等因素密切相关.王维驰誉盛唐和后世赢得的较高声誉为探讨流行和经典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绝佳的样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