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72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35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41.
致与传、符同为出入津关的通关文书,但致的使用和作用远比传、符复杂。对"致"和"致籍"的研究学界尚未取得统一的意见,本文根据已出土的简牍和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致和传、符一样是作为出入关的凭证,而"致籍"是津关向上级呈报的出入关人员记录的名籍。  相似文献   
42.
"合檄"的称谓未见于传世古籍,而始见于居延汉简,但并未说明其形态。五一广场新出了多件"合檄"实物,虽然不成套,但对于复原显示"合檄"的完整形态,考证其书写格式与封缄方式,都有很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43.
赵宠亮 《南都学坛》2009,29(4):7-10
就现有材料而言,汉简所见"助吏"一般为下级的基层官吏,其担任的职务有燧长、府佐、置佐、令史等。在担任职务时,助吏的身份一般要注明,其格式则为"助+职务名"。这种为吏方式和我们通常了解的"守"行"假"等不同。分析相关文字记录,可以加深我们对汉代边地状况和汉代为吏的具体形式的认识。  相似文献   
44.
战国秦汉历史中,可以看到一种特殊的水产品“鲍鱼”进入社会饮食消费生活。秦始皇人生悲剧最后一幕的演出,有“鲍鱼”以为道具。居延汉简令人惊异地出现有“鲍鱼”文字的简例。河西汉简发现的“鲍鱼”简文,应当是名物研究值得思考的学术主题。考察“鲍鱼”名义,应是指经过腌制处理的渔产收获。河西的“鲍鱼”,亦不能完全排除以海产品加工,来自海滨的可能。思考这种可能性时关注西北区域文化与遥远的海洋的联系,也可以增进我们对于当时海洋探索与海洋开发的认识。  相似文献   
45.
46.
根据走马楼汉简《都乡七年垦田租簿》,张家山汉简中的《田命籍》或许应定名为《田命令籍》。之所以被称为《田命籍》,很可能是《户律》的抄本漏抄了"令"字。《田命籍》是登记对某些特殊人群豁免田租的籍簿。综合文献记载,汉初被免征田租的,有卿以上高爵、中高级官吏、"乐人""邮人"和优秀工匠等。《田租籍》的主要功能,是记录纳税民户耕种了多少舆田(垦田)和必须按舆田(垦田)缴纳多少田租,也具有分户统计耕种田亩总数和缴纳田租总数的作用。它的券书格式,就是北大秦简《算书》记载的舆田亩数、税田亩数、产量租率和应交多少田租的文书格式。之所以会出现误券和更改券书的现象,是因为算术知识的普遍缺失和县、乡有简、详两个券书版本。  相似文献   
47.
汉简的神韵     
陈春华 《经营管理者》2013,(1X):372-373
<正>文字是每个人都要用到的,但是文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大约在石器时代,特别是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在制作陶器等生活用品时,有意无意地刻画上一些符号,以表达自己的情感或记述一些事情,这些符号随着时代的发展变的越来越丰富,最后在殷商时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甲骨文就是把早期的象形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主要用于占卜  相似文献   
48.
两汉之际窦融保据河西的初期,各种物价普遍持续上涨,社会经济的发展深受通货膨胀问题的困扰。及至建武五年以后,河西经济逐渐复兴乃至繁荣。《后汉书》中所描述的河西社会经济面貌主要是窦氏后期的真实景象。  相似文献   
49.
张国艳 《殷都学刊》2009,30(1):113-117
虚词"并"在古汉语中可以表示数量统计,"并"的这种用法长期以来被忽略掉了.而且目前对"并"其他虚词用法的认识也还不甚全面.虚词"并"用法多样,可以作副词、连词和介词,但这些用法一般被认为是"转借"了"並"的用法.关于虚词"并"的用法及词义演变情况需要廓清.  相似文献   
50.
张俊民 《兰州学刊》2009,(11):14-19,26
“適”作为汉代的一种劳役方式,或说是一种行政处罚方式,被学术界所认识。悬泉汉简的数量与先前大家讨论“適”所依据的资料在数量上不相上下,悬泉汉简能给我们提供什么样的信息呢?文章以悬泉汉简所见与“適”事相关的简文和资料,对其所揭示的信息做一番归纳,对于汉代社会生活中低于法律层面处罚的“適”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结合先贤的研究,我们发现汉代的“適”这一制度比较完善,存在类似“適令册”的令、某人被“適”文书和具体服“適”文书。“適令册”直接反映了类似悬泉置的驿站机构在日常生活中的接待管理制度,不按照规定应该受到什么样的处罚,就是“適”多少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