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48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19篇
管理学   119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32篇
人才学   117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992篇
理论方法论   121篇
综合类   3823篇
社会学   361篇
统计学   1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45篇
  2014年   336篇
  2013年   306篇
  2012年   320篇
  2011年   430篇
  2010年   396篇
  2009年   439篇
  2008年   444篇
  2007年   355篇
  2006年   329篇
  2005年   274篇
  2004年   231篇
  2003年   204篇
  2002年   204篇
  2001年   182篇
  2000年   167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自上世纪70年代起,格语法理论便在汉语语法研究中得以运用。该文简要回顾了海外华人语言学者、中国大陆汉语学者以及计算机学者关于汉语格的研究成果,并指出格语法理论对于语义的关注,正好契合了汉语缺乏形态变化而讲究意合的特点,因此我们应该将“格”作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来研究。  相似文献   
42.
虚词繁多是汉语文言文的一大特色,对它们的英译不能以简单的省略来一省了之。根据汉语文言文的特点,结合纽马克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理论指出:对于文言虚词来说,语义翻译是应优先考虑的手段;另一方面,交际翻译的使用频率相当高,常用的手段包括隐性衔接、合并、句式转换等。  相似文献   
43.
每一种语言中都隐藏着一些审美因素,而且语言的这种审美因素首先体现在语音方面。现代汉语标准语语音的审美因素涵盖多方面:有音节方面的,也有声调方面的,还有语流音变、词汇方面的。  相似文献   
44.
谚语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对它的特点以及英语谚语的汉译研究较多,但对汉语谚语的英译探讨较少。因而应当分析谚语的结构特征和文化差异,提出汉语谚语的英译方法、原则和标准。  相似文献   
45.
隐喻是一个认知域映射到另一个认知域的过程。隐喻的映射分为概念映射和形象映射 ,概念映射表现为隐性、显性和显隐拓展性三种特征。由于社会、民族、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英汉语中的隐喻映射既存在着共性 ,也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46.
纳家户是宁夏银川市永宁县杨和乡的一个回民聚居村 ,纳姓回族占全村总人口的 62 % ,相传为“纳速剌丁”的后裔。本文在方言调查的基础上 ,归纳声韵调系统 ,分析语音特色 ,记述常用语汇、词组及语法例句 ,全面反映银川回民汉语方言面貌  相似文献   
47.
本文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入手,对汉语作了新的解释.反映思维过程是汉语表达的基本手段,思维过程的多样性带来了汉语的灵活性;而灵活性则需受组合原则的支配.  相似文献   
48.
新时期源自英语外来词的文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语言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而作为语言最敏感、最活跃因素的词汇 ,则是观察社会生活变化的一个窗口。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 ,来自英语的外来词 (借词 )日益增多 ,特别是在中国进行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中外文化的多层次、多渠道的交流为词语的借用提供了多种条件。文章通过对中文中英语外来词所涉及的内容、借用方式的详细归纳 ,探讨了这些外来词对我们民族传统观念和文化心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49.
称谓的简化与繁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汉语称谓有两种情况 ,一是官职称谓的简化 ,一是某方言区社会称谓的繁化。前者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而使用经济的言语来表达 ,成为当前社会的一种时尚称谓 ,它简明、经济 ,也符合汉语双音化的发展趋势 ;后者是为了避免社会称谓的尴尬而采用的一种表达方式。汉语称谓虽然细致 ,但是也有难于称谓的域段 ,繁化称谓可以说是一种称谓空白的补偿方式。  相似文献   
50.
学者们构拟的上古音里,二等韵的声母常常是个带-l-或-r-的复辅音,或者韵母带有某种介音.然而在中古音的构拟中,二等韵一般都没有介音.有相当多的证据证明,上古这类复辅音里面的流音成分到中古时并没有简单地消失,它作为二等韵介音保留到中古时期.如果二等韵存在着某种介音,那么,中古汉语的元音或许是一个七元音的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