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90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19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作为近代诗坛上的两大诗歌流派,湖湘诗派主"诗缘情"说,以《骚》心《选》旨为宗;宋诗派好尚理趣,长于议论.然二派诗歌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咸丰、同治间,曾国藩好古尚雅,兼取魏晋之诗,并与王闿运等有过密切的交往;"同光体"诗人陈衍所谓的"荒寒之路"与王闿运"不关载道"之言相通,沈曾植破"三关"说又上及元嘉之诗;湖湘派诗人诗歌为求新奇,时发议论,也旁资考证,邓辅纶之学老杜诗、邓绎不废以文为诗、龙汝霖之好韩孟皆与宋诗相近.湖湘诗派与宋诗派在倾向上的接近,反映了近代诗歌逐渐走向融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22.
汉魏六朝女性赋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赋,也就是其作者为女性的赋。汉魏六朝的女性赋,流传至今日的共有16篇计9位作者。这16篇中,尚有大半残缺不全,有的甚至仅剩一二残句,然而从其独有的思想性、艺术性。社会历史价值及其文学成就来看,却足以称得上是中国赋史上的一个亮点。  相似文献   
23.
杭勇  张美丽 《学术交流》2004,(11):174-176
汉魏六朝乐府叙事诗表现出重过程、虚拟化、类型化,表情达意单一化、定势化等特点,杜诗继承其叙事艺术的成就,叙事实现了由重过程到重场面刻画,由虚拟化、类型化到个性化、真实化,表情达意由单一化、定势化到复杂化、动态化的转变。推动了中国诗歌叙事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4.
正赋作为中国古代韵文四大体裁(诗、词、曲、赋)之一,享有崇高的文学地位。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与诗、词、曲批评史的较为深入相比,赋学批评史则显得非常落后。冷卫国教授《汉魏六朝赋学批评研究》(商务印书馆2012年12月)的出版是一件振奋人心的快事。本书以系统完备的文献资料为基础,对汉魏六朝的赋学批评进行了客观而  相似文献   
25.
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资助的重点科研项目成果(教古字[2000]191号)、毛远明先生校注的<汉魏六朝碑刻校注>,于2008年由北京线装书局出版,全书11册(第11册为碑刻目录索引),精装8开本.  相似文献   
26.
名法思想是以名学为中心,援引名、法、儒、道各家思想因素,综合形成的一种政治思想,它以务实高效为宗旨,以综核名实为思想原则,以人才与法术思想为核心内容.名法思想及其形成,大致可从重法术的思想意识、重才智的人才观念、破浮华的政治态度和综核名实的精神主旨四个方面考察.名法思想是一个诸子思想的综合,是一种谋略思想.  相似文献   
27.
《世说新语》所写魏晋时期的僧人共有十九人,他们或学问高深,多才多艺;或能言善辩,长于品评;或睿智敏捷,富于创新;或广涉俗务,注重感情.这些描写,反映了佛学在魏晋,特别是东晋时期在中土扎根的历史事实,反映了魏晋僧人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有较好的经济收入,表明了上层社会精英一士族文人的支持参与,是佛学发展兴盛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8.
咏史诗的概念包括两个方面 ,即诗人的主观情志和客观的历史事件或人物 ,两者的关系构成咏史诗的核心。汉魏六朝的咏史诗走向成熟的阶段 ,题材、主题丰富 ,咏史体例完善 ,积累了宝贵的艺术经验 ,对唐及以后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9.
检视汉魏六朝时期的杂传,多如《雷焕别传》,常羼杂有虚构性的内容和情节,通过这些具有虚构性质的内容和情节凸现出来的人物形象,也具有了明显的虚构性特征。可以说,虚构性已是汉魏六朝杂传的重要特征。而虚构性无疑使得汉魏六朝杂传渐离史传,并在不知不觉中趋进了小说。  相似文献   
30.
陶贤都 《南都学坛》2003,23(5):8-12
汉魏皇权嬗代是一较长的历史过程,从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建立霸府直到公元220年曹丕登上皇位,达24年之久。汉魏皇权嬗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动乱不安的时期,同时也是士人活跃的时期,士人在政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于汉魏皇权嬗代这一重大政治变动,士人表现出了支持、反对、由不适应转向适应的三种心态。在汉魏皇权嬗代的不同阶段,士人的心态也在发生变化。士人心态的不同,除自身因素外,与汉末的政治形势和思想领域的变化有密切的联系。士人对于皇权嬗代的心态不同,影响到他们的政治行为,从而导致了不同的政治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