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3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34篇
管理学   21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68篇
人才学   29篇
丛书文集   936篇
理论方法论   146篇
综合类   3027篇
社会学   122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253篇
  2013年   218篇
  2012年   254篇
  2011年   287篇
  2010年   285篇
  2009年   286篇
  2008年   334篇
  2007年   294篇
  2006年   260篇
  2005年   240篇
  2004年   250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1.
[摘要]神灵与神灵概念本身,是神学和宗教的研究任务,而神灵意象是指人们内心中对于神灵的形象、特征及其与人的关系的观念与情绪体验。心理学使用神灵意象这一概念,将神灵或内在神性转化为心理现象或心理学变量而得以开展深入研究。本文分三个部分介绍了当前关于神灵意象的宗教心理学研究之进展,着重探讨了神灵意象的界定,神灵意象的内涵、测量工具,形成过程的心理动力学假设及其在临床心理治疗中的应用与启示。  相似文献   
92.
藏族诗歌伴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由口传文学的形式演变为书面文学作品。而进入当代以后,藏族诗歌在母语书写的基础上又衍生出了非母语(主要是汉语)写作的形式,创作主体也由原先的上层贵族和僧侣扩大到了普通藏族人,一批藏族女性更是积极投身到了汉语诗歌的创作中,她们既传承着传统藏族诗歌中的意象表达,又从性别角度出发选择了新的意象给予阐释,这也代表了她们对藏族诗歌审美的独特理解。  相似文献   
93.
94.
帘意象不仅有着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更附着了很多创作主体的情感意志.本文探讨帘意象的文化内涵,对其初始意义进行追溯.文学意象本质上又是审美意象,它既要从物象中脱离出来,又要附着上其独有的历史文化内涵.帘意象承载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意蕴,开拓了一个色彩斑斓、曲折深静、朦胧隐秘的审美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95.
作为流传至今的活形态蒙古族英雄史诗,《江格尔》在历代江格尔奇的传唱、创作之下,结构设置、人物形象、审美价值日趋完善,现已成为研究古代蒙古族审美心理及审美文化的重要文本。《江格尔》中所呈现的独具民族特色的审美意象,如:马、太阳、月亮、兵器、色彩等构成了蒙古族审美心理及民族审美特征的重要内容。运用认知美学的相关理论,从科学美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些审美意象,可以清晰地呈现蒙古族独具特色的民族审美意识、审美文化以及其背后的深层审美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96.
本文以广告隐喻的喻体意象为研究对象,以意象图式理论为基础,首先阐述了意象图式理论的含义,其次分析了意象图式理论下广告、意象与隐喻之间的联系。通过分析,本文认为广告翻译中若借助隐喻的修辞手法,能更加充分地对产品进行语言描述,更加准确地表达出产品特点,更加深入人心。通过分析广告隐喻喻体意象翻译的实质、过程和关键以及意象图式理论在广告翻译中的应用,我们能更准确地表述广告隐喻喻体意象的翻译原则,精准地传达广告信息,实现广告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97.
《春江花月夜》这首婉约、圆润的古代诗歌,有着一套并不简单的内在文本结构。这种"结构"大致可以总结如下:以大自然,也就是"道"为依托的哲学时空文本结构;以男女悲欢离合为代表的人类情感时空文本结构;宇宙哲学与尘世间的伦理相互交叉、重合,最终合一的时空文本结构。这种三位一体的结构模式,即从哲学到人生再携带着人生返回哲学,就决定了这首诗歌不但有"情味",也有哲学味,更多的时候这两种"味"还是融合、互化为一体的。这一结构特点其实也并非是该诗所独有,古代的不少诗歌也是沿着这样一个路数写下来的。  相似文献   
98.
99.
桓温取道三峡、进击成汉这一历史事件的发生,对于中国文学来说,有着非常显著的原型意义。桓温识八阵于鱼复并赋《八阵图》诗,开启了"八阵图"这一具有特殊文化蕴含的原型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世代书写;《世说新语》中,有关桓温三峡中黜免部属及见绝壁而叹的故事,则分别引发了中国文学传统中关于"哀猿"、"峡险"两个文化原型的书写热潮。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