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3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21篇
管理学   87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55篇
人才学   38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801篇
理论方法论   193篇
综合类   1478篇
社会学   100篇
统计学   1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67篇
  2013年   136篇
  2012年   172篇
  2011年   223篇
  2010年   205篇
  2009年   221篇
  2008年   258篇
  2007年   191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103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书法在众多艺术中独树一帜,也成为东亚文化圈中标志性的代表之一。近年来书法艺术越来越受到关注,交流日益频繁,作为同属汉字圈的中、韩两国,书法的发展虽"同源",但相似中各有特色。本文以书法的演进为切入点,主要从其发展过程、流派、艺术特点三个方面来对中韩书法进行研究整理,并讨论归纳二者艺术的表现。  相似文献   
52.
53.
从课程改革的要求上看,创新高效教学方式,将情景教学法引入法学教学课堂已经成为高校法律教师积极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情景教学法的趣味性特征实践性特征,为学生营造一个更为舒适、科学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54.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对社会主义法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阐明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当代理论价值,将马克思主义法学同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相结合,可以使马克思主义法学为实现中国法治提供理论支持。本文主要探讨了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理论价值以及马克思主义法学对中国法治实践的重要意义,从而不断推进我国法治社会的进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55.
56.
学人风采     
《青海社会科学》2012,(6):F0002-F0002
<正>王佐龙,男,汉族,青海省西宁市人,1963年3月出生。1986年夏于西北政法学院法律系大学毕业分配至青海民族学院法律系任教,2004年获得法学教授资格,2005年受聘;2005年任青海民族学院法学系副主任;2006年任青海法学研究所所长;2007年获青海民族学院法学理论硕士点首席导师资格;  相似文献   
57.
魏义霞 《江淮论坛》2014,(3):103-109
在考辨中国本土文化"学术源流"的过程中,康有为将目光投向了先秦诸子和先秦哲学。他的先秦诸子研究既是追溯"学术源流"的一部分,又服务于立孔教为国教、论证"百家皆孔子之学"的需要。康有为的这个做法具有理论创新的意义,同时内涵着理论上的逻辑矛盾。  相似文献   
58.
法学教育作为一种职业教育具有实践性、社会性和应用性等特性,这些特性决定了法学教育必然走上多元化的道路.法学教育的多元化可以涉及多个维度,其中包括多重的教育层次、丰富的教学内容、多样的教学形式和多元的教学主体等.在发展多元化法学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坚持多元化发展的基本框架,应当重点处理好“基本模式”与“多元模式”,多元化与特色化以及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59.
张蹇 《兰州学刊》2012,(4):187-192
彭宇案、许云鹤案等案件的主审法官都是受过正规法学教育,通过了司法考试,然而其作出的判决不但没有定纷止争,反而广受公众的诟病,甚至引发公众对司法裁判公平公正性的质疑,这不能不促使人们反思我国的法学教育,以及司法考试对法学教育的影响。本质而言,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并不冲突,但急功近利的心态使得有些法学院沦为司法考试的考前培训班,培养出来一些"法匠"——只知道通过司法考试,然后机械适用法条,却不具备法律人所应该有的人文关怀、公平正义等法律素养。法学教育和司法考试有其各自的目标和手段,只有当其各司其职,才能少生产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法匠"。  相似文献   
60.
民族法学学科属于新兴的年轻学科,在国家学科专业目录中还没有“法定地位”和“法律身份”,“借壳”于民族学成为相对独立的法学学科.民族主体、民族权利(权力)、民族行为规则和民族责任成为科学构建民族法学学科体系的“四大件”:民族主体发挥主体效用,成为民族法学研究的主体要素;民族权利(权力)构成民族法学的核心关键;民族行为规则引领民族法学的方向、路径和方法;民族责任成为民族法学的“兜底责任”,共同构筑出特色分明、本色纯正的民族法学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