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5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75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39篇
人才学   34篇
丛书文集   615篇
理论方法论   138篇
综合类   1170篇
社会学   78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138篇
  2011年   189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77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1952年院系调整后,社会学专业被取消,社会学研究者大部分被迫改行.1956年,如何发挥知识分子积极性的问题引起国家的重视,毛泽东提出了双百方针.面对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和社会转型期大量亟待研究的社会经济问题,费孝通、吴景超等老一代社会学家启动了社会学重建运动.但是,反右运动中断了社会学重建的进程,由于被定性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社会学"复辟运动,参与重建运动的社会学家遭到政治上的整肃,有的甚至被划成右派分子,如费孝通,遭遇了疾风暴雨式的大批判.社会学重建的中断造成学术传承的断裂,社会学、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等"资产阶级社会科学"被认为是伪科学、反动的学科,在中国大陆被迫中断近30年.  相似文献   
62.
论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与法学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学创新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也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基础环节,更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我国法学的创新提供了动力源泉.在"以人为本"的语境下,中国法学创新将从法律观的转型、具体法律制度的创新两个途径展开,并将促使形成完善的法律制度和完善的法律理论体系,推进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促进和谐的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早日建成.  相似文献   
63.
进行高校学报法学论文的开发性知识组织很有必要。选择好工作平台,搞好高校学报法学论文的知识开发和小知识块组织,有利于发挥高校文科学报的最大功用。  相似文献   
64.
<法学>前身是<华东政法学报>,它是在"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下创刊的,是适应社会形势发展需要而更名的.20世纪50年代,<法学>刊载了大量有影响的富有法治精神的文章.国内形势的发展迫使<法学>停刊检查.1959年3月,经层报有关部门同意,<法学>正式停刊.70年代末期,适应宣传民主与法制的需要,<法学>改名为<民主与法制>复刊.1981年,<法学>正式以<法学>名称复刊.  相似文献   
65.
范兰宁 《南方论刊》2009,(11):100-101,105
借鉴胜地在法学课程中引用加拿大“沉浸式双语教学法”进行双语教学改革是一项新的尝试,教学实践证明也是可行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分析法学课程“沉浸式”双语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6.
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区域规划机制的法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区域一体化进程中,区域规划机制逐渐兴起.从法学视角来看,区域规划的概念界定、性质定位与规划理念都应体现其公共属性和法律属性.区域规划不仅仅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技术性工具,更应是推进区域政府间协作,进行区域公共治理的重要法制平台.  相似文献   
67.
本文介绍了外国法学界关于民事诉讼目的的主要学说,分析了各种学说所产生的时代背景,并试图结合民事诉讼的本质特征与我国当前的时代背景,构筑更切合国情的我国民事诉讼目的理论。  相似文献   
68.
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社会学科,只有做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法学发展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法学实践基地的建设与完善,是法学实践教学依托的重要阵地。当前,法学实践基地的运行机制并不顺畅,形式化较为严重,严重制约着法学实践基地功能的发挥。只有建构双赢模式的实践基地,完善法学实践运行机制,才能切实实现法学在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相互转换。  相似文献   
69.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经济纠纷需要处理,然而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时间短,法治不健全仍由“人治”占主导地位等各种因素导致我国这些经济纠纷没有得到科学的解决。该文章通过运用社会分析的方法诠释经济法的本质,从经济法的理论角度剖析它的科学性,从而使得这部法律能够更好地运行,为经济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70.
高静 《理论界》2009,(4):49-51
1978年到2008年的30年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辉煌成就的30年,其间法经济学也得以发展。法经济学在中国大陆的发展,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尝试,在学科建设、学术研究、教学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和宝贵经验。值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30周年之际,我们有必要对法经济学在我国的传播历程进行回顾与反思,以求发扬成绩,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继续开创中国法经济学研究与教学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