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47篇
  免费   215篇
  国内免费   31篇
管理学   727篇
劳动科学   35篇
民族学   89篇
人才学   81篇
人口学   12篇
丛书文集   2388篇
理论方法论   517篇
综合类   3578篇
社会学   307篇
统计学   59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99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220篇
  2020年   211篇
  2019年   207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63篇
  2016年   246篇
  2015年   423篇
  2014年   561篇
  2013年   409篇
  2012年   359篇
  2011年   397篇
  2010年   374篇
  2009年   421篇
  2008年   501篇
  2007年   418篇
  2006年   382篇
  2005年   427篇
  2004年   341篇
  2003年   324篇
  2002年   299篇
  2001年   305篇
  2000年   167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31.
法治及其与德治关系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人类关于法的经验和原理,揭示了法治的含义与构成,法治在西方和非西方地区的历史和实践及其与德治的关系表明,法治之法应有道德性,但法治是现代社会的主流控制模式,是未来中国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之一是民主法治,要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离不开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公民参与不仅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贯彻群众路线的重要途径,还是监督权力和预防腐败的重要保障,以及改革社会管理体制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33.
宪法的基本原则是宪法的基础,宪法是基本原则的载体.近现代宪法大都是以人民主权原则、人权保障原则、分权制衡原则与法治原则为基础来设计国家制度,构建国家权力格局,在政治的稳定运行中保障人权.实现自由.只有建立在四大基本原则基础之上的宪法才能获得理性与实效性.此外,或者更为重要的是,宪法四大基本原则彼此之间的关系处理也直接决定着宪法的有效实施.四大基本原则就像人体一样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在研究宪法基本原则的时候,我们应深入挖掘它们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矛盾运动.  相似文献   
34.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中国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德治思想以及法治思想中的相关内容与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存在着契合点。  相似文献   
35.
政协作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组织形式和组织机构,“参政”是其核心职能:目前在参政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其症结还是在于法治建设的缺失和滞后。解决这一问题,要进一步探索和提升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不断准备实践条件,将政策性制度逐步上升为法律性制度,最终步入法治的轨道。  相似文献   
36.
要实现对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有效监控,首先需要更有效、科学、精密的权力机制。但是随之而来的一个同样重要的问题,就是用什么来监控权力?由什么来保证权力的有效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并防止权力的滥用、误用和腐败?换句话说,在社会整个监管体系中,权力监控无疑是其中最核心、最重要、最具关键意义的因素,不仅决定着各个领域监控、预警、应急能力的质量,而且关系到国情民生,关系到整体执政能力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37.
中国的人性论生发出的圣人治国,是对人性的否定,产生的是囚徒困境难题;西方的人性论产生的是法律治国,是对人性的肯定,破解了囚徒困境难题.从博弈论视角看,出现如此分野的原因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家们试图设计一种仅有帕累托最优均衡的制度,但因为没有从现实的人性出发,导致只能依靠人治维护表面的帕累托最优均衡,实际上存在的却是囚徒困境;西方社会的政治家们则以承认人性为前提,设计了一种帕累托次优均衡的制度.  相似文献   
38.
法治是具有整体性的,新农村法治是中国法治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没有新农村法治建设的实现,就没有中国法治的实现。而厘清法治化与农村社会的内在关系,是新农村法治建设的逻辑起点。传统观点认为农村法治化是中国法治化的外迫性产物,但笔者认为转型时期的农村社会发生着巨大的变迁,这种变迁内在地需要法治,法治化是对农村社会变迁的最好回应。  相似文献   
39.
法律程序是与实体法的权利义务规定相对而言的。法律功能与价值的实现,依赖于程序法与实体法相匹配。法律程序的功能不可忽视。实现依法治国,应充分发挥法律程序的法治基础功能和正义实现功能,对法律程序的法律发展功能则不能要求过高。  相似文献   
40.
按照公平正义的法治精神和法律的生命有机体理论,法学研究者应从经验事实和注重多种本土法学资源的实际效能出发,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与藏族习惯法的关系问题,作为国家法与少数民族本土法学资源协调发展的个案进行分析、解释和预测,并运用科学的实证方法,充分证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与藏族习惯法关系研究的实际意义和可行性,从而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